2021年11月5日,中國自北向南出現大范圍寒潮天氣,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發布暴雪紅色預警,大雪紛飛之時,阿巴嘎旗、包頭滿都拉鎮天空同時出現電閃雷鳴,非常震撼。有人稱這是“雷打雪”,古人說“雷打雪,人吃鐵”、“冬天打雷墳成堆”,天有大災,糧食減產,人要沒飯吃了。
網友拍下錫林郭勒“雷打雪”
古詩《上邪》中這樣描述矢志不渝的愛情:“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詩中將“冬雷震震”跟高山變平地、江河干涸、夏天下雪、天塌下來等極端現象相并列,因為詩人認為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可見冬天打雷是何等罕見!
但是如果你問問氣象學家,他們大多會哈哈一笑,告訴你:冬天打雷盡管少見,卻也不是不能發生。相反,當自然條件滿足時,下雪時打雷一點兒也不稀奇。
雷打雪
天上為什么會打雷?那當然不是雷公在云里敲鼓,而是由閃電引發的音爆現象。
當天空中的云團劇烈運動,云層中的小霧滴和冰晶會不停地上下翻滾:熱氣流將小霧滴往上猛推,而高空中冷卻的冰晶往下掉,互相擦撞之下就發生了電荷轉移,一部分冰晶失去電子帶上正電,另一些冰晶奪得電子帶了負電。帶正電的顆粒在云層上方聚集、帶負電的部分沉到了云層下方,隨著云層中的電荷越聚越多,正負電荷區中間會被強大的電勢差擊穿,巨大的電流通過一條2~3厘米寬的通道瞬間釋放,放電產生的2800℃高溫把空氣分子撕成等離子體,發出藍色閃光,這就是我們說的閃電。
對流云層中會產生大量電荷
閃電瞬間產生的高溫使周圍空氣劇烈膨脹爆炸,沖擊波向四周傳播開來,于是我們聽到雷聲。
雷電多在夏天發生
我們對夏天打雷司空見慣,因為地面溫度高,溫暖潮濕空氣上升時更容易形成對流云團,這就為閃電創造了條件。在地些地勢起伏比較大的地區,打雷下雨更是常見,這是暖空氣在水平運動的過程中被山阻擋抬升形成對流。
到了冬天,地面溫度低,云層的下方沒有熱空氣往上推,云團相對平靜,不會積累大量電荷,自然也就不會發生閃電打雷的現象。所以說冬天下雪不打雷是很正常的,打雷才不正常。
冷空氣突進也會制造對流云團
但是不正常不代表一定不會發生。就拿錫林郭勒盟的“雷打雪”來說吧,前一天當地還比較暖和,第二天北方冷氣團迅速南下,冷空氣密度大,它會強行插入到暖濕空氣的下方快速向前推進,這就迫使暖空氣上升,在高空中形成對流云團——就算夏天的雷雨云一樣。云層中電閃雷鳴,掉落下來的冰晶并不會融為水滴,因為下邊是冷空氣的地盤,于是我們就見到了雷打雪的奇觀。
雷打雪會不會是大災的前兆?真的會預示第二年糧食欠收嗎?
冬天打雷是自然現象
從前邊的介紹,你已經知道了這是冷空氣快速移動造成的局部天氣現象,由于上空有大量暖濕空氣,所以雷打雪有可能伴隨著大雪和暴雪天氣。在西北牧區,如果牧民們準備不足,牛羊牲畜可能會因為缺乏飼草料凍餓而死,北方有俗話說“雷打雪,十欄九空”大致指的就是牲畜死亡現象,但這與打雷本身沒有必然因果關系。
雷打雪盡管在某一個地區少見,但咱們國家地域廣闊,從全國范圍來看,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兩個地方發生冬天打雷,而自然災害并非會在當地出現。所以我們不應該把它與“天有大災”強行聯系,制造恐慌情緒。
#內蒙古暴雪天空現“雷打雪”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