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砰砰跳
沒事
應該就是累的
休息一下就好了
這是不是很多人不舒服時的經典思路?張阿姨這兩天就感覺慌慌的,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不時會出虛汗,小便也比之前頻繁,這些癥狀時輕時重,總覺得有說不出來的不舒服。
“應該就是太累了,休息一下應該就好了。”雖然心里這樣想,但是張阿姨的不舒服并沒有按照她的想法緩解太多。這一天下午,張阿姨“砰砰冒汗”的癥狀加重,引起了家人的警惕,帶張阿姨來到市人民醫院方北路院區心血管內科門診就診。
心血管內科四病區的醫生為張阿姨開具相關檢查,拿到心電圖結果后,一看有明顯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又進行了動態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檢查,顯示室性早搏1200次、23小時,心臟超聲倒是未見異常,這說明張阿姨的心率失常與器質性的心臟病無關,一家人終于可以松一口氣,鑒于張阿姨有高血壓病史,醫生給予她藥物降壓,按時復診即可。
心律失常、早搏,這些詞在日常中并不少聞,給大家一種沒有大礙的錯覺,它到底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的跳動次數和跳動的節律出現異常,具體是指心臟沖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或激動次序的異常。
心律失常按發生部位分為:
●室上性(包括竇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按發生機制分為:沖動形成異常和沖動傳導異常;
●按發生的頻率快慢分為:快速性和緩慢性失常。
心律失常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1、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如年輕人易激動、興奮、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而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如過度勞累,激動,飲酒過量,可出現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可能由于迷走神經張力增高而出現功能性的1度或2度房性傳導阻滯。
2、心悸、心慌、胸悶、乏力、頭暈、目眩等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肢冷汗出、意識喪失、抽搐等表現。
3、出現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如無明顯病史,往往癥狀不重,或明顯疲勞后出現癥狀,多見于心肌炎病人,有的無明確病史。據癥狀體征考慮是較嚴重心律失常時,由心肌炎遺留的后遺癥所致,或經輔助檢查而確診為先天性的心臟傳導系統存在附加束所致。
4、老年心律失常癥狀與中青年的表現有所不同,通常表現為周身乏力、易疲勞、心悸、情緒不穩,有的甚至表現為行動不便,出現行走困難等都是心律失常的癥狀表現,由于年老所致的生理功能減退也容易有上述表現,所以老年心律失常很容易被忽視。
心律失常的危害?
心律失常是一組變異非常大的疾病,輕者只會造成身體不適,不影響影響病人的日常活動,重者則會導致猝死,威脅生命。
對于心律失常,我們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一旦出現導致暈厥、短暫頭暈等嚴重心律失常,是萬萬不可忽視的。
什么情況下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1.看發作時間和頻率
如果心律失常來得迅猛,且發作時間持續較長或發作頻繁,一般為每分鐘超過5次以上,多表示病情較重,應及早就醫。如果持續時間短或發作次數少,多表示病情較輕。
2.看是否是陣發或持續發作
如果心律失常只發作一段時間,無論是反復發作多少次、這段時間有多長,都是陣發的,例如陣法室上速、陣發房顫。持續發作則是發作時間連續不斷,沒有正常的時間段,長期以來一直發作不斷,則認為是持續發作的心律失常,例如持續房顫,持續發作的情況較為嚴重。
3.看是否伴有其他癥狀
如果是嚴重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多伴有其他癥狀,常見的有頭暈、胸悶、氣急、多汗、顏面蒼白、四肢發冷以及抽搐、昏迷等。相反,輕微的心律失常多不出現其他不適,可以照常工作或學習。
4.看發作年齡
一般情況下,青壯年人的心律失常以功能性多見,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多見于器質性病變,要提高警惕。
5.看是否有嚴重的原發病
如心律失常發生在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人身上,多表明病情較重,應引起足夠重視,盡快到醫院就診,切勿耽誤病情。
需要做哪些檢查?
心律失常需要做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平板實驗、超聲心動過圖、食道心臟調搏等無創檢查,必要時可能還需要進行心內電生理檢查。
心律失常的日常注意事項?
首先,一旦出現不適要及時就診,查找病因才能對癥治療,***的事交給***的人來處理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要遵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復診和隨訪;
第三,避免情緒激動、熬夜、大量飲酒等不良嗜好!
最后,一旦出現嚴重情況別忘了撥打“120”急救***,時刻謹記這是我們的生命線和生命通道!
心律失常需要心內科專家進行診斷和治療,不要因為“心律失常”這個詞出現頻率高、司空見慣,而忽視它的危害。個人推斷不是診斷,“我覺得”、“應該是”也不是診斷,永遠要記住:***的事交給***的人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無線石家莊唯一官方微信,轉載本微信作品,請注明來源!
來源丨石家莊市人民醫院
來源:石家莊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