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又聽到同事說,“哎呀,工資怎么還沒發呀?等著還花唄呢!”這是多少年輕人的真實生活寫照,相信你也是一樣,陷入了花唄借唄的債務陷阱里怎么也出不來,但是另外有些年輕人一邊讀書一邊賺錢等到畢業時已經可以給自己買的房子付首付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如此大的差別呢?
下面我來為大家綜合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點:陷入消費主義陷阱;欲望太多,經常入不敷出,大手大腳超前消費,聽別人買了什么就跟風自己也去買,適不適合自己不考慮,是否需要也不管,總之買就對了只要消費了就開心
第二點:沒有記賬習慣,現在的便捷支付讓我們免去了帶現金的困擾,但是花錢時的真實感也在降低,好像不知不覺就把錢花完了,然后感嘆說:錢花到哪了我都不知道,怎么這么快又沒錢了?
第三點:對金錢的不合理認識,從內心仇視金錢,視金錢如糞土,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不把錢當回事,花了才是正當表現。
第四點:缺乏金融知識,對如何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沒有概念,資產配置結構不合理,遇到風險無法抵抗,缺少對財務的規劃,
綜上所述這些原因,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破局呢?
第一點,先盤點一下自己的財務現狀,知道自己的債務情況,制定一個還款計劃,建議將收入的一部分用來還款,另一部分用來做一些對自己的投資。
第二點,養成隨時記賬的習慣,花一筆錢就立刻記上,防止自己遺忘以及后來再補上的數字不準確,堅持記下去,發現自己的不必要消費項,促進自己的理性消費,可以防止盲目沖動消費,不用吃后悔藥。
第三點,堅持投資自己,讓自己的未來有能力去掙更多的錢去滿足自己的合理需求以及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去獲得更多的財富,同時可以將金錢應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第四點:定期盤點自己的財務狀況,收入和支出在如何變化,總額是增多還是持續減少,從變化中安排自己的消費以及下一步的投資行為。
第五點:提前布局好自己的財富之路,留好應急備用金,將收入的百分之十拿去投資,再設置一部分錢用來應付生活必需消費,將金錢放置在不同用途的儲蓄賬戶當中,最大限度的增加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