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斯鱷:咬合力超過霸王龍的南美巨鱷
鱷魚在我們的印象中總能與兇惡、冰冷劃等號,像《殺人鱷魚潭》、《史前巨鱷》等驚悚恐怖電影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與生活在史前地球上的那些鱷魚相比,今天地球上的鱷魚大都是些小家伙。為了更全面系統的介紹史前著名的鱷魚,小盜龍將之前發布的相關科普文***整理到一起,形成“史前巨鱷”系列,希望能夠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史前巨鱷”系列第三個介紹的是普魯斯鱷。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發現百年終成神
盡管普魯斯鱷在近幾年才走進大眾視野,但是其在100多年前就已經被發現并且命名。早在19世紀末,巴西植物學家巴博薩-羅德里格斯(Barbosa-Rodrigues)就在亞馬遜雨林中發現了一種巨鱷的化石,他在1892年將這種巨鱷命名為普魯斯鱷(Purussaurus),模式種為巴西普魯斯鱷(P.brasiliensis)。普魯斯鱷屬于鱷目短吻鱷科下的凱門鱷亞科(Caimaninae),是現代凱門鱷類的史前大表哥。
圖注:普魯斯鱷的命名者羅德里格斯,圖片來自網絡
50年后的1941年,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發現了新的巨型鱷類的頭骨化石,化石編號UCMP39704,全長801毫米、寬達535毫米。巨鱷最初被歸入恐鱷屬,種名內華爾恐鱷(D.neivensis)。經過對比,古生物學家指出哥倫比亞的發現的化石其實屬于普魯斯鱷,因此將其改名為內華爾普魯斯鱷(P.neivensis)。
圖注:普魯斯鱷的頭骨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2005年,古生物學家在委內瑞拉的尤拉馬科組發現了新的屬于普魯斯鱷的化石,其頭骨長達1450毫米。2006年,普魯斯鱷屬的第三個種被命名:米蘭達普魯斯鱷(P.mirandai)。到目前為止,普魯斯鱷屬內一共有三個種,全部發現于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及周邊地區。
隨著對于普魯斯鱷研究的深入,人們終于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這是一種體型超過10米的超級巨鱷。就這樣,普魯斯鱷經過百年的沉默終于一躍成為古生物界的大明星。
加入巨鱷俱樂部
圖注:普魯斯鱷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想要加入巨鱷俱樂部,第一個要具備的條件就是要大!早期關于普魯斯鱷的研究估算其體長可達14米,后來體長降至12.5米,體重可達8.4噸。另一個較小的估算認為普魯斯鱷的體長為10.3米,體重5.16噸。目前古生物學家認為普魯斯鱷10.3米的體長更為合理,以這個長度對比其他史前巨鱷,普魯斯鱷的體長要短于帝鱷(11.65米),與恐鱷相當。
圖注:普魯斯鱷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普魯斯鱷與非洲象和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普魯斯鱷的復原模型,圖片來自網絡
普魯斯鱷的體型巨大,其腦袋長度近1.5米,寬度超過1米,其頭骨的長寬比小于恐鱷和帝鱷。普魯斯鱷的頭骨和下頜骨非常厚重,嘴巴之中長有又粗又長的鋒利牙齒,它的大嘴巴張開時如同通向地獄的大門,吞噬了一切敢于靠近的生命。與今天的鱷類一樣,普魯斯鱷的眼睛和鼻孔也長在腦袋頂部,為的是便于潛伏在水中進行觀察和呼吸。普魯斯鱷的身體肥大,最寬的部分達到2米,身后是一條又粗又長的大尾巴。在普魯斯鱷的背上和尾巴上長有堅硬的骨片,這些骨片就像盔甲一樣保護它的背部。
通向地獄之門
圖注:普魯斯鱷的巨嘴,圖片來自網絡
普魯斯鱷是頂級掠食者,它的一張大嘴就像通向地獄的大門,巨大的雙顎上長滿了粗長尖利的牙齒。讓普魯斯鱷成為終極殺手的不僅僅是其嘴中的牙齒,還有其巨大的咬合力。2015年,古生物學家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卷》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形態測量,咬合力,中新世晚期凱門鱷類的巴西普魯斯鱷》(Morphometry,Bite-Force,andPaleobiologyoftheLateMioceneCaimanPurussaurusbrasiliensis)的文章。文章中研究人員參考了普魯斯鱷與今天鱷類的形態學和骨骼學、利用計算機建模重建了普魯斯鱷的頭骨及肌肉,測算出其咬合力高達69000牛頓,相當于7噸的力量。
圖注:普魯斯鱷,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普魯斯鱷的嘴巴能夠輕易咬碎烏龜的硬殼,圖片來自網絡
7噸!這個咬合力已經超過了今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即便是在地球生命歷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研究一經公布,各大媒體紛紛以“遠古南美鱷魚咬合力勝過霸王龍”的大標題進行報道,這也讓普魯斯鱷成為新的古生物明星。想象一下,一張寬度超過1米,咬合力達到7噸的大嘴得有多么恐怖。
巨鱷時代的落幕
普魯斯鱷生存于距今大約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今天的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和委內瑞拉都發現了它的化石,這說明其生存范圍相當廣泛。從發現普魯斯鱷的巖層中判斷,其能夠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包括了海岸地區、河流、湖泊甚至是洪泛區。多樣的環境為普魯斯鱷提供了多樣的食物,其中包括了大型魚類、海龜、其他鱷類、鳥類、海豚及其他哺乳動物(沙加獸類、鈍腳類、嚙齒類)。一條體長超過10米的普魯斯鱷每天必須吃掉20公斤的肉才能生存,因此它們從不挑食,幾乎是見什么吃什么。
圖注:攻擊哺乳動物的普魯斯鱷,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吃魚的普魯斯鱷,圖片來自網絡
普魯斯鱷是其所在生態環境中絕對的統治者,沒有什么東西比它更恐怖,但是就是這樣一種無可匹敵的巨鱷卻在中新世結束時滅絕了。最終殺死所有普魯斯鱷的東西不是別的動物而是變化的氣候。中新世晚期,地球變得越來越冷,南美洲赤道周圍的湖泊和洪泛區逐漸消失,只留下奔騰向東的亞馬遜河,普魯斯鱷賴以生存的環境消失了,它們最終全部滅絕。
雖然普魯斯鱷最終滅絕了,但是其所在的凱門鱷家族延續至今并成為今天的南美洲最常見的鱷類。
圖注:今天生活在南美洲的凱門鱷,圖片來自網絡
普魯斯鱷是地球上最后一批超級巨鱷,在它之后鱷類再也沒有超過10米的屬種出現過,不過在今天的地球上,各種鱷類仍然是熱帶、亞熱帶水域中最危險的存在。
參考文獻:
1.Aguilera,OrangelA.;Riff,Douglas;Bocquentin‐Villanueva,Jean(2006)."AnewgiantPurussaurus(Crocodyliformes,Alligatoridae)fromtheUpperMioceneUrumacoFormation,Venezuela".JournalofSystematicPalaeontology4(3):221–232.doi:10.1017/S147720190600188X.ISSN1477-2019.
2.Aureliano,Tito;Ghilardi,AlineM.;Guilherme,Edson;Souza-Filho,JonasP.;Cavalcanti,Mauro;Riff,Douglas(2015)."Morphometry,Bite-Force,andPaleobiologyoftheLateMioceneCaimanPurussaurusbrasiliensis".PLOSONE10(2):e0117944.doi:10.1371/journal.pone.0117944.ISSN1932-6203.
3."SizeandPalaeoecologyofGiantMioceneSouthAmericanCrocodiles(Archosauria:Crocodylia)"
4.Choi,C.Q.(2014-05-04)."SpinningSlayers:GiantCrocsUsed'DeathRolls'toKillDinosaurs".LiveScience.com.Purch.Archivedfromtheoriginalon2014-05-06.Retrieved2014-05-06.Externallinkin|work=(help)
5.Blanco,R.E.;Jones,W.W.;Villamil,J.N.(2014-04-16)."The'deathroll'ofgiantfossilcrocodyliforms(Crocodylomorpha:Neosuchia):Allometricandskullstrength***ysis".HistoricalBiology:1.doi:10.1080/08912963.2014.893300.
6.Bocqentin,J.,andMelo,J.(2006)."Stupendemyssouzaisp.nov.(Pleurodira,Podocnemididae)fromtheMiocene–PlioceneoftheSolim?esFormation,Brazil."RevistaBrasileiradePaleontologia9(2):187–192.
圖片/部分網絡(侵刪)
文字/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江氏小盜龍
如果想與我互動交流,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