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之都巴黎,4區、5區和15區以及蒙瑪特高地地面上是繁華的市區,到處是美麗的景致、熙熙攘攘的游客和市民,地底下大約距離地面二十米處,卻有一處地下墓場,總長度約為300多公里,里面埋葬著600多萬具人類尸骨,是世界上埋葬人類尸骨最多的墳地。
這座地下墓場里的尸骨不是一具一具好好安葬的,所有的骨頭都像建筑材料一樣,分門別類,被砌成了墻、堆成了雕塑,甚至拼成了畫。
圖1巴黎地區分布
這座地下墓穴里,大腿骨被排列成了整齊的骨頭墻,小骨頭填塞著大腿骨中間的縫隙,頭蓋骨則在大腿骨墻上整齊地鑲著邊。還有些人骨被排列成心形、門框型、十字架型,甚至還被砌成了洞穴、拱橋,成為了藝術創作的素材。
這座墓穴是對外***參觀的,墓區面積有六七個街區那么大,但里面沒有導游。
圖2骨頭墻
墓穴的入口處有一塊介紹牌,上面除了對墓地的介紹,還有禁止膽小的人、未成年人與患有心臟病之類疾病的人進入的禁令。
如果你膽大,敢走進去,下了130級臺階后,會進入一條陰森潮濕昏暗的地道。站在這條地道里的人,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不屬于活人的世界。
圖3骨頭墻
這條地道只有兩三米高,兩米寬,一邊是石墻,一邊就是成堆的骨頭。
一伸出手就能摸到骨頭堆,一步走歪就能碰到它們,一抬頭,就能看到墻上的骷髏頭黑洞洞的眼窩。
很多自詡膽大的人走進來,也會發現自己兩條腿被嚇得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
這座龐大的地下墓穴對外***的部分只有兩公里,骨頭堆里豎了很多牌子,有些是介紹骨頭堆的來歷,原本來自哪個墳場、遷來的年代等。沒有死者的具體個人信息。
圖4牌子
有些是些名言警句,例如:“活在活著的人的心里,就是沒有死去”等等。
它原本是一座地下石灰石采石場,從中世紀時就開始采掘,巴黎的圣母院,巴黎城內許多著名的建筑物的石頭都是從這里采掘出來的。
它未***區域的隧道錯綜復雜,曾經有兩個十六七歲的男孩躲過墓穴管理員偷偷溜進未***區域探險,結果迷失在了里面,怎么都走不出來,最后還是搜救隊帶著搜救犬進去才把他們找出來的。
圖5墓穴入口
找到他們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天,兩人在里面又累又餓又渴又恐懼,已經昏迷不醒,身體有了失溫跡象,生命體征已經十分不明顯,萬幸地是被緊急送到了醫院后,經過搶救還是活了下來。
這座地下采石場變成墓地,是因為1780年發生的一件事。
1780年,巴黎一處公共墓穴破裂了,墓內尸體分解的尸液從墓穴內流出來,沿著大路流入了附近許多住戶家的地窖。
一具尸體能有多少尸液,竟然能從公墓流到路上,再流到附近的住戶家里?
要知道,這座公共墓穴破裂的墓穴里埋葬的可不是只有一具尸體。
圖6采石場
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歐洲被可怕的“黑死病”席卷,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1418年時巴黎又爆發天花,最嚴重的時墳場6周內需要掩埋5萬具尸體。
由于當時死的人太多了,墓地不夠,尸體沒有地方埋葬,當時的巴黎市長就想了個辦法,在地上挖一個巨大的坑,把所有的尸體都裹上白布一起埋進去,等到幾周之后尸體開始腐爛,骨頭和尸肉開始分離,就把骨頭撿出來扔到一邊,老尸坑繼續埋新尸體。
巴黎人口很多,墓地總是不夠用。瘟疫過去之后,這種“天才”又“節能”地處理尸體的方式也照樣留了下來,至少沒錢的窮人和沒人管的流浪漢死后尸體一直是這么被處理的,一直到十八世紀。
圖7感染天花被隔離
十八世紀時,隨著城市的發展,巴黎的人口越來越多,需要處理的尸體也越來越多,墓場內的尸骨都滿溢出來了,有時候甚至需要挖30英尺,也就是9.14米的深坑,才能把尸體埋進去。埋新尸時老尸骨就被刨出來,扔到一邊,任憑日曬雨淋。
發生了墓穴破裂,尸液流溢出來的事件后,人們很擔心會再次爆發瘟疫。
1785年11月,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頒旨,命令將平民公墓內的尸體全部遷移往新址,新址的選址權交給了一個大臣。
圖8路易十六
那個大臣很為難??!巴黎當時的人口已經比鴿子籠里的鴿子還密集了,哪里還能再找到點地方騰給死人?他把巴黎轉了好幾圈,也不能憑空變出地來,實在是“臣妾做不到”?。『髞硭`機一動,哎,地面上沒有,那地下呢?
巴黎附近有很多石灰石礦,有些礦石頭采完了就廢棄了。這些廢棄的礦道空間很廣大,在深深的地底下,人沒法住,但給亡靈住完全不違和?。?/p>
反正他們都是住地下的,住離地面三四米還是七八十來米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區別!還省了買地錢了!
圖9廢棄礦道
這個小機靈鬼經過反復勘察后,挑中了巴黎市中心以南,蒙瑪特高地和附近地區的地下廢棄的采石場作為新墓地。他讓人把采石場和通道進行了修繕和加固,并請牧師為新墓地做了彌撒,之后墓地就正式啟用了,大量的尸體開始往這里遷移。
遷移往新址的工作是由教士負責的,這項工作持續了20多年。
十八世紀的最后二十年是法國最激蕩的20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皇帝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臺,之后革命者們也紛紛被推上斷頭臺。
圖10斷頭臺
血雨腥風中,政權不斷更替,所有人都忘了這座墓穴,但當地教堂堅持了對這座地下墓穴的維護,并繼續完成了尸體遷移工作。
由于尸骨太多,教士們遷移尸骸的方式是直接把墳場的骨頭全刨出來,撿一大車,拉到采石場的井口狀豁口邊直接丟下去。
很多尸骨無法相配,有些只剩頭顱,有些只剩殘缺的腿骨,負責在下面干活的同事們不能將骸骨一一拼好,就干脆將它們分門別類的堆放,頭顱骨一堆,大腿骨一堆,小骨頭一堆,甚至將骨頭砌成各種圖案,擺放出各種藝術造型。
圖11骨頭墻
在那個腥風血雨、朝不保夕的年代,負責繁重骯臟沉悶的工作的教士們用驚人的意志力和幽默感,在暗無天光的地穴里苦中作樂,把人們的遺骨拼成了一幅幅整潔優雅的畫。
在此后近百年,巴黎市各墓場的尸骨陸續向這里遷移。1859年,拿破侖三世難以忍受巴黎的臟亂差,命令對巴黎的市容市貌進行大改造。巴黎市長喬治-尤金·奧斯曼在修建著名的林蔭大道時,將市區內更多墳場的尸骨遷移到了這里。
圖12拿破侖三世
從1842年至1860年,共有800多車尸骨被運入地下墓穴埋葬。
因為這種遷移方式,所以被埋葬到這里的尸骨才個人的身份信息都沒有保存下來。這些骨堆有很多是從各個麻風病區、修道院和醫院遷移來的。
地下墓穴里安葬著的也不全是平民,法國有許多名人也長眠于此。其中,有諷刺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哲學家孟德斯鳩和帕斯卡、科學家拉瓦錫、詩人兼作家拉封丹、大革命時期的羅伯斯庇爾及其政敵丹東、女作家賽維妮、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帕杜,甚至還有莫扎特的母親。
這里不僅是亡靈們的安息之地,在動亂年代還庇護了眾多生靈。
圖13亡靈棲息之地
1870年,法國在同普魯士的戰爭中遭到慘敗,拿破侖與普魯士簽訂了投降協議。但巴黎人民不愿意投降,于是發動起義,推翻了第二帝國的統治,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但因為第三共和國的主導者是資本家,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第三共和國臨時***仍然決定屈膝投降。
巴黎人民再次趕走了臨時***,成立了由工人階級領導的巴黎公社。但是由于缺乏行動綱領和強有力的領導人,不久第三共和國***軍反攻入巴黎,巴黎公社失敗了。***軍反攻成功后到處捕殺公社成員,許多公社成員慘遭殺害。
圖14巴黎人民起義
有一些公社成員躲進地下墓穴逃生,但是***軍堵住了墓穴的出口,打著火把進入墓穴到處搜查,還是將這些成員找出來一一殘殺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繞過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攻入了法國,占領了巴黎,當時的***再次投降。在法國淪陷時,戴高樂堅決要求抵抗德國侵略者,但得不到***的支持,于是逃到了英國,自己組建了一個抵抗組織,叫自由法國。
自由法國一直和納粹法西斯做斗爭,直到獲得最后的勝利,組織在巴黎的總部就設立在地下墓場里。
圖15被堵的公社成員
地下墓場除了庇護亡靈和生靈,也是一些藝術家追尋靈感,和名人們尋歡作樂者追求***之地。
1861年,世界上首位名人攝影師,也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攝影大師費利克斯·納達爾進入這個地下世界,用膠片將它記錄了下來。他拍下來的照片里有一張是一個工人推著載滿頭骨的小車,因為地下墓穴里光線黯淡,每次曝光得花上至少20分鐘的時間,他特地聘請了模特來扮演工人。
圖16攝影師費利克斯·納達爾
1897年,100多名學者、藝術家、作家和巴黎的各界名流秘密在地下墓穴里舉辦了一場音樂會,45位音樂家分別演奏了肖邦和貝多芬的《葬禮進行曲》、圣-桑的《死神舞曲》等樂曲,非常惡趣味。
這個音樂會被報紙披露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人們紛紛指責他們不尊重死者,墓地的兩名看守道歉后引咎辭職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但從此之后,每逢12月的工匠和礦工們的守護神圣巴爾伯節,礦業大學的學生都可以進入地下墓區,舉行盛大的聚會,跳舞、唱歌,吃喝玩樂,隨便參觀,只要聚會結束后將場地打掃干凈就行。
圖17音樂會
巴黎地下墓穴功能的變遷,見證著法國的歷史。這座地下墓穴里開采出來的石頭被用于建設宏偉的羅浮宮、巴黎圣母院等建筑,如今這些建筑還在太陽下面接受著世人的景仰,而建造它們的血肉之軀,那些設計師、建筑師、工人、商人、士兵和農民,如今卻都躺在石頭被開采出來的地底,默默不為人知。
時間繼續流逝,地下墓場必將繼續見證法國和巴黎的變遷。這個特殊的地方能引起人們的思考,思索人生的意義,如同它里面的一些碑文上刻的警句:“切記,每一天都是你的末日。”
圖18浪漫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