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梗在中國是相對小眾的犬種,后來因為長相酷似一明星而走紅,飼養牛頭梗的人也多了起來。
作為梗犬,它們沒有一點兒“梗”的樣子,獨特的“蛋形”腦袋和小小的三角眼使它看起來頗具喜感。
如果你想要一只回頭率高,走哪兒都“炸街”的狗狗,牛頭梗是個不錯的選擇。
基本資料牛頭梗
BullTerrier
體型比例:中型犬
運動指數:精力充沛
個性特點:活潑調皮、頑強固執、忠于家庭
親人程度:溫柔親人,享受有人陪伴
獨處能力:成年后可短時間獨處
馴養程度:固執倔強,訓練稍有難度
掉毛指數:季節性掉毛
身高/體重:標準型,FCI沒有身高和體重限制,AKC要求為53-56厘米,22-32公斤;迷你型,肩高小于35.5厘米。(兩種牛頭梗都是獨立的品種)
常見毛色:白色,黑斑色,虎斑色,紅色,淺黃褐色以及三色。
犬種歷史牛頭梗誕生在19世紀的英國,通過將斗牛犬和現已滅絕的古代英國梗雜交而來,是一個強壯而肌肉發達的犬種,最初用于斗犬。
起初它們是人們為了改良斗牛犬的笨重的體型,將斗牛犬與敏捷的梗犬相雜交,培育出了一系列的“BullandTerrier”,其中不僅包括了牛頭梗,還有比特犬和斯塔福。
19世紀50年代,一個叫作詹姆斯?希金斯(JamesHinks)的人選出頭部呈雞蛋形的牛頭梗犬,首次將此犬種類型標準化。
1862年,該犬種初次以現有結構狀態在伯明翰參加展賽。1887年,牛頭梗犬俱樂部成立。
該犬的品種標準中有這樣一句非常謹慎的描述,“牛頭梗犬既沒有體重的限制也沒有身高的限制,但犬只尺寸、骨量應最大限度地符合犬只級別和性別要求。不管何時,犬只都應保持身體均衡。”
牛頭梗的性情、智力和力量,使它們能夠在不引起戰斗的情況下保護自己和主人,因此被稱為“白色騎士”。
19世紀初期,一種較為小型的牛頭梗犬為人熟知,但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失寵,并于1918年從牛頭梗犬俱樂部犬種***簿中移除。
1938年,陸軍上校理查德?格林(RichardGlyn)及一群成立迷你牛頭梗犬俱樂部的積極分子帶頭,掀起了小型牛頭梗犬的復興運動。
除身高限制外,迷你牛頭梗的標準與牛頭梗犬種標準相同,但各自為獨立的品種。
1993年,迷你牛頭梗被FCI***注冊。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現在是理想的看門狗和伴侶犬并大受歡迎。
犬種特點盡管牛頭梗有用作斗狗的歷史,但如今經過穩定繁育的牛頭梗是充滿愛的貼心伴侶。
它們從小到大都頑皮愛玩,大多數像3歲小孩一樣淘氣,是狗狗王國中的搞怪擔當,經常有奇怪的念頭從它們的大腦袋中冒出來,令它們做出一些滑稽的行為,引人發笑。
曾經有一部動畫片《家有賤狗》就是以它為原型而創作的。
相比于性格比較獨立的其他梗犬,它更想參與到主人的生活中,非常渴望家人的陪伴,想要和家人一起做任何事情。
它們大多外向、友善、充滿活力,非常喜歡運動。
散步也好,玩耍也好,它們都非常熱衷,可以充分享受其中,適合愛玩,不宅的主人。
但它們可能無法滿足于日復一日的長時間獨處。如果把它們單獨留在家里,可能會引起它們的焦慮情緒。
牛頭梗很怕無聊,獨自呆著的時候它們總會試圖找點事做,拆家和啃咬東西就是它們用來打發時間最常見的“娛樂活動”。
此外,它們對別的狗和其他動物不一定友好,很多牛頭梗只熱愛兩條腿的人類,不喜歡四條腿的動物。
作為梗犬中的一員,它們捕鼠能力尤其出眾,曾經一只名叫Jacko的牛頭梗可以在不到100分鐘的時間里,殺死1000只老鼠。
所以家里養了其他寵物的人,還是謹慎地考慮一下吧。
飼養注意牛頭梗毛短,護理比較省心,不需要太多的梳洗,只要每周刷一到兩次毛就可以去掉脫落的毛發,平時不太臟用濕毛巾擦一擦就好。
只有在它們特別臟的時候才需要洗澡,需要選擇適合它們皮膚pH值的浴液,徹底吹干。切忌頻繁洗澡,不僅會讓狗狗皮膚的油脂保護層被破壞,容易掉毛還容易患上皮膚病。
相對其他狗狗而言,它們容易出現不明原因的過敏,平時需要多注意檢查它們的耳朵和眼睛。
此外,對于牛頭梗來說,訓練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一定要。
它們性格非常固執,有強烈的支配欲,出現不好的行為如果不及時糾正,日后很麻煩,倔脾氣上來誰也不服。
它們需要加強社會化訓練和服從訓練,更需要一個能始終如一、冷靜堅定地執行規矩的主人,否則它會占據主導地位,自己制定規則,讓你來服從。
主人或家庭的脾氣對牛頭梗性格的成長有很大影響,好的牛頭梗應該能表現出較高的服從性,對于不夠堅定的主人或初次養狗的人來說,管教牛頭梗是有挑戰性的。
而且由于它們太過活潑,有的時候可能會顯得有點兒沖動,所以不太適合家里有嬰幼兒的家庭。但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來說,它們還是很好的玩伴的。
但是牛頭梗對于家里的孩子會有很強的責任感與保護欲,有的時候面對陌生人時,它可能會為了保護小主人免受侵害而出現攻擊行為,所以大人一定要在一旁監督,外出時做到繩不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