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暮”字的演變
二、“暮”字的本義
三、“暮”字的現代含義
【名詞】(形聲。從日,莫聲。古字作“莫”,像太陽落到草叢中,表示天將晚。“暮”為后起字。本義:日落時,傍晚)同本義〖dusk;sunset;evening〗暮者,晚也。——《論衡·明雩》朝三而暮四。——《莊子·齊物論》恐美人之遲暮。——《楚辭·離騷》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樂府詩集·木蘭詩》今朝至,暮變。——《韓非子·難一》至莫夜月光明。——宋·蘇軾《石鐘山記》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杜甫《石壕吏》又如:暮天(傍晚的天空);暮雨(傍晚的雨);暮途(傍晚的路程);暮煙(傍晚的煙靄);暮暮(每天傍晚);枝封暮雪。——沈約《桐賦》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論語》
【形容詞】喻指年老,衰老〖aged〗貌是流離,至于暮齒。——庾信《哀江南賦序》又如:暮老(指年老);暮古(年老糊涂);暮志(晚年的志向);暮耋(指年老);暮齒(晚年);暮景(比喻垂老之年)遲;晚〖latetowardstotheendof〗夫自念斯,學德未暮。——《呂氏春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門行》又如:暮遲(猶言不及時);暮生(父親死后才出生)暮靄、暮春等。
四、帶有“暮”字的成語眾多
朝思暮想、垂暮之年、朝朝暮暮、美人遲暮、朝三暮四、朝榮暮落、朝奏暮召、朝梁暮晉、朝參暮禮、道遠日暮、桑榆暮影、旦種暮成、朝蠅暮蚊、晨參暮禮、朝云暮雨、暮想朝思、暮四朝三、途遙日暮、朝鍾暮鼓、暮雨朝云、朝歡暮樂、朝歌暮弦、朝鍾暮皷、歲聿云暮、朝令暮改、朝梁暮周、暮夜無知、晨秦暮楚、朝齏暮鹽、朝虀暮鹽、朝不保暮、日暮風寒、朝打暮罵、日暮途遠、暮暮朝朝、朝東暮西、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晝警暮巡、年華垂暮、朝攀暮折、歲聿其暮、暮云親舍、暮禮晨參、暮爨朝舂、桑榆暮景、途窮日暮、暮景桑榆、朝西暮東、暮夜懷金、暮史朝經、朝鐘暮皷、暮去朝來、朝來暮去、暮樂朝歡、日暮路遠、朝歌暮宴、朝升暮合、朝秦暮楚、暮鼓朝鐘、朝成暮徧、暮來朝去、幺豚暮鷚、朝趁暮食、晨參暮省、朝夷暮跖、朝觀暮覽、朝欷暮唶、暮景殘光、路長日暮、暮虢朝虞、朝經暮史、朝種暮獲、年衰歲暮、暮楚朝秦、暮云春樹、旦暮之業、殘年暮景、朝折暮折、朝發暮至、暮氣沉沉、暮鼓晨鐘、朝生暮死、朝成暮毀、早出暮歸、旦暮入地、朝朝暮夕、朝真暮偽、朝穿暮塞、日暮道遠、朝新暮敝、朝梁暮陳、朝鐘暮鼓、朝成暮遍、春樹暮云、朝三暮二、朝更暮改、暮翠朝紅、朝益暮習、暮夜先容、日暮途窮、遲暮之年、歲暮天寒、晨鐘暮鼓、暮色蒼茫、云朝雨暮。
五、品讀名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詩句出自兩漢曹操的《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說文解字
創作背景
作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此詩約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
方去疾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傅山
六、樹東與你一起品讀名詩
《龜雖壽》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觀滄海》是一致的。但《觀滄海》是寫景詩,以景抒情。此篇則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懷言志之作。這首詩寫于北伐烏桓勝利的歸途。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在古代,這已是將近暮年的年齡。雖然剛剛取得了北伐烏桓的勝利,踏上凱旋的歸途,但詩人想到一統中國的宏愿尚未實現,想到自己已屆暮年,人生短促,時不我待,怎能不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詩人并不悲觀,他仍以不斷進取的精神激勵自己,建樹功業。《龜雖壽》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個積極的主題。
詩以“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開頭,作者用這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陳代謝是大自然的根本規律。這就等于告訴人們說,人雖壽夭有別,但最終都是要死的,表現了作者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和無神論的觀念,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既然人總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對人生采取消極悲觀的態度呢?詩人認為這是不可以的。承認生命有限正是為了充分利用這有限的生命,建功樹業,有所作為。
接著詩人詩人緊承上意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現出一種深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盈,是滿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壽;縮,是專職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夭。這就是說,人的壽命的或長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調養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
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斗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于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云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種充滿***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鐘嶸將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鐘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鐘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文彩較之內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于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樹東原創于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