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有首叫做《避免》的詩說:你不愿意種花。你說,我不愿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花束適合用來比喻一切燦爛而短暫的東西,電影《花束般的戀愛》講的正是一個無疾而終的愛情故事。
男主角山音麥和女主角八谷絹因錯過末班車而相遇,他們在深夜咖啡館聊起文學、電影和音樂。兩個人越聊越發現共同的興趣竟然如此一致,于是迅速墜入愛河。
而當他們生活在一起之后,卻逐漸出現了許多問題。生活充滿艱辛,也在逐漸改變人的心態。
靠畫漫畫難以掙到錢,男主只好去做自己不喜歡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而女主在工作之余卻依然堅持著愛好。
投入工作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男主,對那些“文藝青年”喜歡的事情不那么感冒了。兩個人即使相距咫尺,后來也沒什么話可說。
因精神契合而相愛,對伴侶的要求會更高故事剛開始的時候,兩個人的默契度實在是太高了。對方簡直就像自己肚子里的蛔蟲,有些話不用說,只需要用結果去驗證就好了。
他們去過同一場演唱會,買過同一場展覽的門票卻同樣錯過,他們對電影、音樂、書籍等文藝作品的喜好也驚人一致。
他們一樣都喜歡收藏電影票根,夾在書里當書簽;他們喜歡看的書也一樣,他家的書柜簡直是她家的翻版;在一起的第一個圣誕節,他們送給彼此的禮物都是耳機。
不約而同的心有靈犀,總讓人感到特別的幸運。人的一生會與幾千萬人擦肩而過,真正能跟自己合拍的人能有幾個?況且對方還深愛著自己。
然而,當初因精神契合走到一起,一方如果一直沒有改變相處模式,會對伴侶的要求更高。
男主角后來工作很忙,不能陪女主一起去看電影、看舞臺劇,游戲也沒有時間一起玩,共同喜歡的作者出了新書也一直沒有讀了……
但是,女主角卻沒有被生活的瑣碎澆滅初心,還在追求著那些美好的東西。就這樣,兩個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誰都沒有錯,只是,后來,兩個人再也沒有話說,再也沒有共同的興趣了。
分手時,女主角坦誠地說,這4年來很快樂,她會把開心的事留作回憶。
對女主角來說,談戀愛最重要的就是快樂。精神上有追求的人就是這樣,不允許圣潔的感情沾染上煙火氣。
所謂靈魂伴侶,你需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趣才行。而顯然,男主角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女主角想要的很多:她以為可以在耳機里分享同一首歌的人一定能理解她對生活的感知,以為喜歡同一個漫畫的人可以明白自己不為人知的小情緒,以為穿同款帆布鞋、衛衣的人會和自己的喜好有很多相似。
然而,相遇時彼此契合的起點太高了,最后的失望也會很大。
張愛玲說,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原來高度合拍的兩個人,最終也會天各一方。
愛是會消失的,平淡的感情不適合所有人電影中沒有什么特別重大情節,無非就是戀愛、生活中的瑣事。可是,這些瑣碎的情節不正像我們人生的瑣碎嗎?
兩個原本很合拍的人,在工作和同居后被瑣碎的日常消磨,逐漸遠行,從無話不說到無話可說。
《花束般的戀愛》講述的是最普通最平常的愛情,相信你的身邊也有類似的故事發生。
沒錯啊,愛情都是會消失的,感情是需要時時維護的。
一段正常的感情,無非是需要對方為自己提供價值。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雙方都需要不斷提升自我。
否則只要一方厭倦了,愛情也就食之無味了。
生活在一起久了,女主角更多關注的是細節上的重視,情緒的共振,興趣的分享;而男主角卻認為細水長流的陪伴就已經足夠。
女主角認為感情就要持續心動、持續熱烈;男主角的觀念是戀人最終會走向婚姻和平淡日常。
這兩種感情觀無所謂對錯,只是三觀不合罷了。表面上看起來同頻的人,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影片中雙方耗盡最后的默契,都選擇在餐廳分手。最后一刻男主反悔的挽留:不如結婚吧,像絕大多數的夫婦那樣,沒有愛情也沒關系,我們可以成為親人。
就在這時,來了一對年輕的情侶,他們熱火朝天地討論,互相發現對方和自己有那么多重合的興趣,那些對話和男女主角曾經的對話如此相似……
相愛時如此熱烈,才更難以接受現在的沉寂。
也許無數人的婚姻都是如此:過成了親人,沒有***也不會離開。但是,這樣的關系未必人人都能忍受。
納蘭容若有句流傳很廣的詞說:“人生若只如初見。”
是啊,時間改變了很多事、很多人。初見時的電光石火、小鹿亂撞最是讓人難以忘記。
可是愛如果不及時維護,是會消失的。而這世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坦然接受平淡的感情。
所以,我們能看到許多重視儀式感的人。一成不變的生活里偶然的一朵花,就會大大增加成年人的幸福感。
感情中的舒適區,你敢跳出去嗎?也許,對于在一起生活了四五年的戀人來說,結局總歸是走入婚姻,不論愛或者不愛。
反正兩個人已經習慣了彼此,正如男主角所認為的,“結婚了就好了,好多人都是這樣生活的。”
相信在現實中你也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雖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矛盾重重,但是又好像誰也離不開誰。
說到底,感情中也是存在舒適區的。很多人都會想:既然已經走了這么遠了,就此放手實在有點可惜。又或者,分手以后也未必能找到更適合的。
兜兜轉轉,想了又想,衡量來衡量去,還不如在一棵樹上吊死。
可是,婚姻是責任是羈絆,而不應該是一道保險。有時候,與其考慮沉沒成本,不如及時止損。
(墨醬不是要勸分手,墨醬是希望大家都幸福。)
“比起一個人的寂寞,兩個人的寂寞更讓人難受。”無話可說,才是一段關系的終極毀滅者。
女主角早已敏感地覺察到這段關系已經變質,而男主角雖然也體察到感情的變化,卻認為平淡的相守也是可以的。
愛的感覺,從來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看,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兩個人,對愛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這個電影的名字,有另外一個譯名,叫做《他和她的戀愛花期》。
這個名字更好地總結了這個故事,“花期”是會結束的,愛情也一樣。
當沒有愛了,不如痛快分手。有些事情,勉強不來。
分手后男女主角偶遇,他們各自挽著新戀人,下扶梯后,你向左我向右,默契地向曾經的戀人揮手告別。這個結局讓人輕舒一口氣。
你可以把枯萎了的鮮花一直留在花瓶里,它或許還可以陪伴你很久很久;但你也可以選擇在花束枯萎前給它拍一張照片,然后珍藏在相冊里。
丟掉枯萎的花的那一刻你或許會有些不舍。可當你真正放下之后,它進入你的記憶中,也許會發現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敢于走出情感的舒適區,也是一種通透。
世間好物不牢固,彩云易散琉璃脆。
大抵感情都是有花期的,花開花落自有時,從無話不說到無話可說,也并非不可能。
更可想見“一生一世一雙人”的難度,維持感情的新鮮,需要很大很大的努力。如果實在沒有挽回的余地,不如就此放手。
結束就結束吧,只要我們內心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