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知識點
一、學習目標
1.會寫本課13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理解“欣喜若狂、茹毛飲血”等詞語的含義。
2.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3.領悟合理想象在課文中的作用,體會說明***在課文中準確表達的效果。
二、我會寫注音及組詞
笨:bèn(笨重、笨拙、笨手笨腳)
鈍:dùn(遲鈍、鈍器、鈍角)
談:tán(閑談、談話、談天說地)
鴿:gē(鴿子、信鴿、飛鴿)
毫:háo(毫米、分毫、毫不費力)
末:mò(末期、末代、周末)
描:miáo(描繪、素描、輕描淡寫)
隧:suì(隧道、隧洞、鑿隧入井)
態:tài(形態、姿態、千姿百態)
噸:dūn(千噸、噸位、一噸)
斤:jīn(公斤、斤兩、斤斤計較)
膨:péng(膨脹、膨大、膨化)
肢:zhī(肢體、四肢、前肢)
翼:yì(鳥翼、機翼、羽翼)
辟:pì(開辟、精辟、開天辟地)
三、我會認注音及組詞
僅:jǐn(僅僅、不僅、絕無僅有)
衍:yǎn(繁衍、衍生、敷衍了事)
顱:lú(腦顱、顱骨、頭顱)
捷:jié(快捷、捷徑、敏捷)
棲:qī(棲息、棲居、棲身之所)
嶄:zhǎn(嶄新、嶄亮、嶄露頭角)
四、多音字
卷:juàn(試卷)juǎn(席卷)
飲:yǐn(飲料)yìn(飲馬)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降:jiàng(降落)xiáng(投降)
辟:pì(開辟)bì(復辟)
五、近義詞
輕盈——輕巧后裔——后代繁衍——繁殖
敏捷——靈敏龐大——宏大笨重——沉重
穿越——跨越支撐——支持溫順——溫和
五彩斑斕—五彩繽紛
六、反義詞
笨重——輕盈兇猛——溫順遲鈍——敏捷
龐大——微小躲避——顯露膨大——縮小
降落——升起脫離——結合具備——欠缺
欣喜若狂——悲痛欲絕
七、理解詞語
1.恐龍:古代爬行動物,在中生代最繁盛,種類很多,大的長達30米,在中生代末期滅絕。
2.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飛。
3.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活。本文指白門溪龍(見圖或形)
4.敏捷:動作等迅速靈敏。本文指一些獵食性的恐龍,身體逐漸變小,越來越像鳥類,行動迅速靈敏。
5.五彩斑斕:形容色彩繁多亮麗。
6.親緣關系:血緣關系。如:你和爸爸、媽媽或親妹妹,有血緣關系。
7.后裔:已經死去的人的子孫。本文指鳥類可能是小型恐龍的子孫。
8.欣喜若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形容太高興了。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們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能證明恐龍演化成鳥類,而非常歡喜快樂。
9.演化:演變。本文指恐龍演變鳥類。
10.繁衍:逐漸增多
11.毋庸置疑:指無須懷疑,是鐵一樣的事實。
12.后裔:后代子孫。
13.點“睛”之筆:指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
14.繁衍:逐漸增加擴大。
15.茹毛飲血:茹,吃。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
16.天之驕子:本文指在天上值得驕傲,受寵愛的鳥類。驕,受寵愛的。
八、句子解析
1.早在19世紀,英國學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這句話運用舉例子的說明***,列舉了英國的赫胥黎發現的事例,說明了人們很早就注意到了恐龍與鳥類在骨骼結構方面的相似之處。
2.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們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
“欣喜若狂”形容高興到了極點。欣喜:歡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這里指發現帶羽毛痕跡的恐龍化石,研究者感到十分興奮。
3.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和狗一樣大,它用兩條后腿支撐身體。
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準確地說明了地球上第一種恐龍出現的時間及其形狀。
4.億萬年前,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演化出今天的鳥類大家族。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全面揭示這一歷史進程。
“這一歷史進程”指的是恐龍家族中的一支——獵食性恐龍長出羽毛、學會飛翔、演化為鳥類的漫長歷史過程。“希望”說明科學家還在繼續探索、搜集證據。“全面”說明這一歷史進程還沒能完全揭示。
九、問題歸納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這句話中的“一支”“漫長”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總領全文。“一支”指的是恐龍中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所以不能去掉。
2.恐龍和鳥各有什么特點?
恐龍:兇猛、笨重、遲鈍、茹毛飲血;
鳥:行動敏捷、性情溫順、可愛
3.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一樣拍打;它們的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的能力。
4.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一樣拍打;它們的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的能力。
十、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2):寫大量的化石顯示,鳥兒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
第二部分(3-4):科學家們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部分(5):科學家們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一歷史過程。
十一、課文主題
課文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以及一些證據和演化過程的推理,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以喚起大家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教材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一、默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寫下來,并試著解決。
1.恐龍與鳥兒有怎樣的關系?
2.恐龍與鳥類有什么相似之處?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假說?依據是什么?
3.恐龍飛向藍天有怎樣的演化過程?
……
二、假如你是一個解說員,會怎樣簡明扼要地介紹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和狗一般大小;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越來越像鳥類;它們中的一些種類開始在樹上生存。這些樹棲的恐龍的恐龍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并最終能夠主動飛行。
三、課文的不少句子表達準確,如”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全面揭示這一歷史進程。“找出這樣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的體會。
“希望”說明科學家還在繼續探索、搜集證據。“全面”說明這一歷史進程還沒能完全揭示。科學家們十分希望在現有資料與條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化石、更豐富的資料,力爭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將其演變的全過程形象直觀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四、小練筆: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照樣子寫一段話。
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用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幾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只有幾千克;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
示例1:家養狗的種類有很多。根據生活習性、體型大小及用途等,可以分為獵狗、看護狗、工作狗、玩賞狗四大類。獵狗形體健碩結實,四肢靈活敏捷,嗅覺靈敏;看護狗與獵狗相比,野性不足,但忠實可靠;工作狗主要職能在于工作,具有特殊的技能,例如軍犬和警犬;玩賞狗大多體型較小,機靈神氣,會討主人歡心。
示例2:螞蟻經過進化,有些螞蟻還保持著原有的黑色,有些螞蟻則變成了黑紅色,有些螞蟻比他的祖先大了好幾倍,有些螞蟻則小巧玲瓏,十分招人喜愛,有些螞蟻變成了掠奪者,成為了人類的敵人,有些螞蟻則變成了益蟲,成為了人類的好朋友。
圖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