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烏克蘭局勢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作出了一系列的制裁,這些制裁涵蓋了金融、貿易、能源、外交、糧食等眾多領域,可以說,美國除了直接出兵烏克蘭之外,基本用出了所有能用的手段,然而這些制裁不僅沒有令俄方妥協,反而引火燒身,將美國置于尷尬的境地。
在能源方面,俄羅斯不僅是歐洲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供應國,在美國的能源進口中也占據了一定份額,據美國能源署發布的數據,美國一天要從俄羅斯進口67.2萬桶原油和成品油,自從拜登下令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后,歐洲地區和美國國內的能源價格猛漲,在3月下旬,歐洲多地爆發******,西班牙馬德里參與民眾達15萬人。
美國聯合英國緊急訪問中東地區,要求沙特、伊朗、阿聯酋等國加大能源出口量,彌補西方國家的能源缺口,卻遭到了中東地區的拒絕,美國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可謂是玩火自焚;隨后美國準備制裁俄羅斯的化肥,卻遭到了泰國、巴西等農業大國的一致反對。
美國的一系列制裁收效甚微,這無疑令拜登十分憤怒。在3月26日,拜登在波蘭首都發表演講,演講內容直指普京,拜登在安慰烏克蘭人“不要害怕”的同時,公然指責普京為“獨裁者”,甚至喊出了“不能再繼續掌權”的口號,這無疑將引起重大的政治后果。
路透社對此評價稱,這將是美國對俄羅斯態度的一次“急劇升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這反映了拜登對莫斯科言論態度的“重大升級”。拜登的此番言論將使國際社會產生這樣一種聯想:美國在尋求俄羅斯的政權更迭。
結合3月初美方媒體放出的消息,稱美國官員建議對普京進行“行刺”,聯系到拜登斷定俄方進行政權更迭的言論,無疑會對美國的國際形象產生重大打擊,這不僅僅是破壞國際競爭規則的體現,更會令國際各國人人自危,對美國霸權深惡痛絕。
實際上,這不是拜登首次發出類似言論,早在3月16日,拜登便公然稱普京為“戰犯”,在3月26日當天,拜登甚至又將普京稱為“屠夫”。這一番言論不僅顯示了美國的歇斯底里,更是一種對別國元首不尊重的體現。
隨后,白宮方面進行了緊急澄清,稱拜登此番話是為了讓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做好烏克蘭長期沖突的準備,并不是尋求俄羅斯的政權更迭。對拜登的言論,俄羅斯官方做出了強勢回應,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稱,俄羅斯總統由俄羅斯人民選舉產生,這不是由拜登決定的!
拜登的此番言論也揭開了美國長期干涉別國內政的面紗。在半個世紀以來,美國通過戰爭、***等手段,在世界各國扶持美方代言人,把控別國政局,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海地都深受其害,數百萬民眾淪為難民,國家長期處于動蕩不安和分裂之中。
在俄羅斯方面,美國的手段也從未停止,近年來,美方利用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里內多次策劃******,攪亂俄羅斯政局,結果均被普京強勢鎮壓,除了俄羅斯之外,白俄羅斯、烏克蘭也深受其害,拜登的言論并不是一時沖動所說,更像是美方內心的真實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