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末期,京城有個畫家,一次他剛畫完一只虎頭,就有人請他畫馬。于是他就在虎頭后面畫匹馬身子。請他畫馬的人驚奇的問:”畫的是馬還是虎?“。隨后他把畫掛在墻上,日夜欣賞。他的大兒子問他畫的是什么,他答是虎,二兒子問他畫的是什么?他回答是馬。
后來大兒子去狩獵,遠見一匹馬誤認為是虎,立即搭箭張弓,將馬射死,結果給馬主人賠了損失;二兒子在野外碰上虎,認為是馬,要去騎它,結果被虎咬死。畫家聞訊,痛心疾首,悔不該畫了幅”馬馬虎虎“的掛畫,于是,立即把畫取下付之一炬,并作詩一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大兒子依圖射死馬,二兒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燒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從此,人們稱那些辦事不認真的人為”馬馬虎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