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還要講究筆順嗎#
何為筆順,即漢字書寫時筆畫的先后順序。一般為先上后下,例如“筆”;先左后右,例如“順”;先外后內,例如這個“內”;先中間后兩邊,例如“辦”。下面所示GIF動圖來自百度漢語APP:
那為何會有這個規則?其實是為了方便書寫。人們視覺及書寫的習慣都是從左到右,從上往下,就像你現在看這篇文章一樣。因為這樣符合了人眼的習慣,也不會形成遮擋,若寫了右邊再去寫左邊,寫了下面再去寫上面,你前面寫的就會被筆和手遮擋住,從而無從下手。
另外,筆順的先后也是為了做一個參照,比如“中”字,“干”字,如果先寫豎,再去寫其他部分,你就不好把中字的“口”寫得居中,可能一邊寬,一邊窄,豎劃上下長短不協調。干字橫劃也可能一邊長一邊短,或小心對比著寫。但是先寫“口”,就比較能找到中心線,然后把豎寫在中間。干字也能找到上面那一橫的中心并連接著寫下去,不用小心翼翼去看長短,還怕豎劃出頭。又比如“書”這個字,如果先寫點,你再寫別的筆畫去適配它的位置,很不好寫,也非常耗時間。而從外到內寫,也是屬于這個規律。比如“回”字,如果先寫里面的口,外面的口就會較難平行居中的套著里面的口,稍微寫快點很容易就偏了。試著反方向觀看東西和書寫你也會覺得很別扭。當然,左撇子屬于特殊情況。
說到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有個疑問,說為何古人的文章都是從右往左寫?這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另外一個習慣。在沒發明紙張以前,都是用竹簡寫字。人的行為習慣又是喜歡用右手徐徐展開卷起來的竹簡,所以從右往左寫是為了在展開竹簡的時候方便閱讀,邊展開邊看。就個人經驗來講,從右往左的方式最坑的地方就是,你得等前面寫的字干透,不然就會把墨印到手掌,手臂上,字也變模糊廢掉,或者只能懸臂。當然,慢慢地到了現在,為了閱讀和書寫方便,都是從左往右寫了。
所以無論是平常寫字,還是書法,每個字的筆順都濃縮了前人辛苦的總結,筆順的正確與否,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了書寫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壞,以及整件作品的協調與美觀。那筆順能不能不遵守?相對來講,要看書法字體。比如楷書,講究形體方正,橫平豎直。建議是遵循筆順來寫的,這樣才容易寫得好,寫得端正穩重。而行書,相對速度會更快一些,講究上下文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運筆路徑的連貫,所以可能就會有一定筆順的變化。草書的話,其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講究酣暢淋漓,于是行筆各種收放轉折,筆順也就多了更多形式上的變化了。但無論哪種字體,大至小左至右、里至外大方向的規律還是基本一致的。
九成宮醴泉銘唐歐陽詢(歐體)
多寶塔碑唐顏真卿(顏體)
蘭亭集序東晉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
大草千字文唐懷素
總的來說,由于漢字在古今、各地區以及個人之間筆順皆可能存在差異,于是嚴格來講,漢字并無絕對正確、統一的筆順,現在的筆順,只是前人總結的“相對正確”的筆順,如果你覺得換種筆順寫更方便,更快捷,更美觀,并無不可,以后的筆順規則也不一定就會一成不變的,有可能改版升級優化。
以上則是關于筆順的個人理解,若有錯誤,多多包涵,多多指教。覺得還行的話,點贊,收藏咯,可以頭條直接轉發,轉發到別處發表望注明來處。多謝觀看,多謝支持。
#書法愛好者##書法##書法知識##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