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7-6700K開始,每一代Intel14nm消費級旗艦都成為了硬核的日常玩物,更多是為了尋找DIY之初那種驚喜和感概,到了末代RocketLake架構,它就像一條被啃過的玉米棒,只剩光禿禿但又堅硬的軀干,這明顯是一件好事,不止是迎接10nm工藝之前的一場光榮的洗禮,也是推動競爭力的源泉,只不過目前吸睛之處一切都指向顯卡罷了。
這次到手是i9-11900K,思考過一陣子,它還有什么地方值得可玩的,Xe架構核顯也耍過了,充其量就是目前這個特殊時期的過渡品,于是首先想到還是核心頻率方面,還記得去年用酷冷TEC水冷為i9-10900K沖擊高頻率,在i9-11900K上何妨不來個故伎重演?其次再想探討一下11代酷睿在內存Gear1和Gear2模式上的區別,最后還是一些關于PCIE4.0以及ABT技術的細節分享。
按照慣例先介紹一下測試的核心配件吧,主板來自技嘉小雕PROZ590AORUSPROAX主板,外觀充滿電競風格和元素,符合主流主板的整體審美觀,選擇技嘉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優勢,就是注冊可以延保1年達成4年售后,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延長了機器的使用壽命,下面說一下它的主要賣點和升級之處吧。
供電方面,小雕PROZ590是12+1相直出Drmos強勁用料,每相從上一代的60A最大電流支持升級到90A,散熱鰭片結構是堆棧式+直觸熱管的復合形式,即便對于功耗大增的i9-11900K來說,可以放心交給它沒有問題。
另外小雕PROZ590是比較少見能支持四路M.2擴展插槽的主板,并且每一路均有原裝散熱片覆蓋,不止存儲數量上的優勢,而且基于11代酷睿處理器平臺上,靠近上面的三個均可以支持PCIE4.0X4速率,不過M2B和M2C插槽會占用PCIEX16帶寬,那么RTX3090會有影響嗎?!上機測試見分曉,最下面的一個支持PCIe3.0x4,如果M.2硬盤數量多,這款主板是個挺好的選項。
I/O面板接口,得益于Z590芯片組,小雕PROZ590的Type-c接口變成了USB3.2Gen2x2,其次USB3.2Gen2和USB3.2Gen1Type-A數量分別增加到四個,視頻輸出直接變成DP接口,網絡和音頻部分變化不大。
既然主板和CPU都支持,那么M.2固態也來個PCIE4.0協議的吧,配套選用技嘉這款黑雕GEN4500G,不同于鈦雕的旗艦定位,黑雕是一款主流級PCIE4.0產品,用更接近PCI3.0產品的價格來進行普及大眾,畢竟PCIE3.0主控、閃存和緩存方案再好,也抵不過PCIE4.0擁有更高的上限空間。
黑雕GEN4500G根據相關拆解得知,是采用了群聯PS5016-E16主控,閃存顆粒是東芝BiSC496層3DTLC類型,緩存顆粒也是海力士,和之前金雕相同的熱門方案,只是黑雕GEN4不配有散熱片,但目前大多數中高端主板均有覆蓋原裝散熱片,性價比顯然更高一些。
酷冷至尊ML360SUB-ZERO散熱器的本體,第一印象就是滿滿的工業風,沒有任何光污染個人很喜歡,很符合TEC制冷性能為上的宗旨。和主流的AIO水冷不同,它從冷頭中分離出一個獨立的水泵進行工作,分別由360冷排、帶TEC散熱片的水冷頭以及水泵三大部分組成,對比分體式水冷只是少了個獨立水箱。
它的水冷頭結構會復雜一些,從內到外由電路PCB板、半導體制冷TEC散熱片、立體式銅底和塑膠裙邊組成,待機制冷效果可以壓制到0℃,為了避免溫差導致結露現象損壞主板和CPU,電路PCB板和銅底會有相關溫度、濕度傳感器,有異常印象會切斷工作以便保護,塑膠裙邊的作用就是形成內外兩個獨立的環境。
ML360SUB-ZERO對電源是有要求的,官方推薦最低瓦數使用850W,TEC水冷本身就需要接8PinPCIE供電,而且這篇可是i9-11900K+RTX3090的頂級耗電大戶,所以上次那款酷冷至尊GX1250WGOLD就很好派上用場了。
GX1250WGOLD是80PLUS金牌認證的,支持40%FANLESS功能,采用全橋LLC架構和全日系電容,單路12V輸出功率可以達到1248W,根據相關媒體評測,在電壓穩定、紋波、保持時間等方面都表現不錯,10質保3年換新基本就屬于傳家寶。
整套測試是裸機平臺的,為了發揮i9-11900K的全部實力,顯卡配得是映眾RTX3090冰龍超級版,內存是一套DDR4-3600以及一套DDR4-4266,都是三星B-Die顆粒但不同檔次,主要是方便用在內存Gear1和Gear2模式測試方面。
不同ABT檔位、內存模式對比和TEC水冷超頻小雕PROZ590的簡易模式BIOS,常用的功能非常齊全,有一點個人很喜歡,SATA、PCIE和M.2插槽不止有對應接口和型號,而且有實時帶寬信息反饋,像這次除了一個技嘉黑雕GEN4SSD,還額外使用了三個PCIE3.0SSD。
至于AVX相關選項還是要在進階模式中找到,個人覺得可以把它放在簡易模式中更方便,除了AVX512強烈建議關閉之外(以下測試全關閉),AVX2也可以使用offset模式,這樣在涉及到AVX2應用的時候,自動降頻到設置的值,而像大多數游戲則是不影響。
對于i9-11900K全核超頻意義不大,因為本身開啟ABT以后已經可以達到全核5.1Ghz,而ABT技術在小雕PROZ590主板上有三個檔位可以選擇,第一檔就是高性能,會打開所有功耗限制,在任何負載中盡可能保持全核5.1Ghz,那前提當然還是要散熱器性能過硬才行。第二檔是推薦的基礎設置,第三檔是Intel默認設置,這次測試自然BIOS默認對比性能檔。
左邊ABTAUTO右邊ABT高性能
小雕PROZ590的BIOS默認選擇的是ABTAUTO,應該是根據你的散熱條件進行適配選擇第二檔或者第三檔。CPU-Z跑分,ABTAUTO單核跑分可以達到692,而開啟ABT高性能單核漲到了704,兩種模式相對關閉ABT至少有5%提升,至于多核性能提升兩種ABT模式差距在5%左右。
左邊ABTAUTO右邊ABT高性能
CINEBENCHR23也是類似的性能表現,單核提升有限,多核提升就明顯一些,ABT高性能模式中明顯是高頻的工作時間更長,而分數對比下來,至少是不輸給競爭對手Ryzen75800X的。
《全面戰爭:三國》1080P極高畫質,i9-11900K開啟ABT高性能
《全面戰爭:三國》1080P極高畫質,i9-11900K開啟ABTAUTO
而在一些游戲負載中,i9-11900K開啟ABT高性能,大部分只要你的散熱器性能過關,CPU就能保持全核5.1Ghz,而默認ABTAUTO其實也能達到全核4.8Ghz,比官方標準的全核4.7Ghz要高,從幀數結果來說差距幾乎沒有,因為對于游戲而言i9-11900K是完全過剩的,ABT檔位差異更多是體現在生產力應用上。
技嘉黑雕GEN4500G在CrystalDisk中的跑分,順序讀取和寫入確實能夠達到標稱的5000MB/s和2500MB/s,讀取性能已經完全超越PCIE3.0SSD,寫入性能也可以擊敗大部分,至于說4K隨機性能還是老樣子,當然,個人會更推薦購買1TB版本,整體性能完全超越PCIE3.0SSD,價格卻和高端PCIE3.0SSD差不多。而跑分時黑雕GEN4因為有主板散熱片加持,工作溫度不會超過60℃,非常涼快。
在小雕PROZ590上,你可以享用多個PCIE4.0設備,包括三個SSD以及顯卡,不過其中兩個槽位和顯卡帶寬是共享的,所有這次硬核使用了四個M.2SSD之后,RTX3090就只能運行在PCIE4.0X8模式上,至于有沒有性能影響我們通過3DMark項目來說話。
FireStrikeExtreme顯卡分數23043
FireStrikeUtra顯卡分數12076
TimeSpy顯卡分數12076
就3DMark三個項目來說,PCIE4.0X8模式對于RTX3090發揮性能是沒有壓力的,這款冰龍超級版跑分還是要比公版稍高一些,所以在小雕PROZ590上可以放心使用四個M.2SSD以及旗艦顯卡。
i9-11900K+DDR4360017-18-18-38Gear1模式
i9-11900K+DDR4426616-16-16-36Gear2模式
i9-11900K+DDR4360014-14-14-32Gear1模式
DDR4426616-16-16-36Gear2模式在小雕PROZ590上通過MemTestPRO100%
DDR4360014-14-14-32Gear1模式在小雕PROZ590上通過MemTestPRO100%
11代酷睿內存分頻對于普通玩家怎么選擇,根據以上測試結果,你有多種選擇方向,一般玩家搭配普通的DDR43600不分頻運行在Gear1模式就可以了,而追求3600以上高頻的話,會運行在Gear2模式,請務必調節時序和小參,這樣在讀取、寫入和復制性能大幅度提高同時,延遲才可以盡可能保持原樣,當然如果不屬于深度游戲黨其實沒有關系,最后如果你屬于電競高幀率玩家,可以在DDR43600Gear1模式中盡量壓時序和小參,這樣延遲依然可以降不少,后兩種前提是舍得掏錢買高品質顆粒內存。
平時待機或者低負載時(瀏覽網頁之類),酷冷至尊ML360SUB-ZERO使用無限制模式就可以把11900K各位溫度數值壓制在個位數以內。
最后試試看TEC水冷的性能發揮吧,和以往測試10900K的時候相同,它的優勢不在于全核超頻,何況這一代11900K在沒有關閉AVX512之前,沒有任何AIO水冷能勝任單烤AIDA64FPU項目的(必須是秒上100℃),而ML360SUB-ZERO關閉AVX512表現還好,在水冷無限制最大功率工作時,最高CPUPackage溫度穩定92℃,它的極限早就探過底子,大概就是在200W左右,而主板VRM溫度為85℃,說明小雕PROZ590還是能勝任11900K的。
這是Intel聯合廠商開創的第一代TEC水冷,真正用處在于那種少核或者低負載情況下達到高頻率,有兩種方式可以實現,第一種是手動關閉核心和超線程,比如硬核這顆11900K設置物理六核心,頻率設定為5.4GHz,核心電壓1.45V,就可以穩定跑一些中高負載以下的應用,就拿CPU-Z舉例,5.4GHz單核性能已經可以達到史無前例的732分,當然是排除像液氮超頻那種玩意。
第二種***更推薦,就是使用IntelXTU軟件進行超頻,設定不同的活動核心頻率,會根據不同的應用來調用CPU核心,這樣就可以不必一刀切,關閉核心和超線程導致浪費,這顆11900K設置了六核心達到5.4GHz,八核心就降至4.8Ghz(或者根據CPU體質設置更高也行),當然電壓還是要提高到相應的值。
手動設置11900K物理六核心5.4GHz+關閉超線程,溫度53℃
XTU設置11900K活動六核5.4GHz,八核4.8Ghz,溫度56℃
在游戲中,其實TEC水冷這兩種超頻***均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尤其是在吃單核性能類型中更容易獲得收益,不難看出,這算是一種全新的超頻方式,不再是老生常談的全核FPU高負載烤機,而是回歸到實際玩家應用當中,而對于主流的AIO水冷,設置1.45V的核心電壓,即便游戲屬于輕載應用也是扛不住的,至少說穩定性差很多。
總結CPU:IntelCorei9-11900K盒裝
主板:技嘉小雕PROZ590AORUSPROAX
散熱器:酷冷至尊ML360SUB-ZERO(或者頂級AIO360水冷)
固態:技嘉黑雕GEN41TB(價格和相同容量的頂級PCIE3.0SSD差不多)
顯卡:價格太貴,可以酌情選擇
內存:芝奇TridentZ8GBDDR4-3600X2或者更高階的三星BDIE
機箱:根據個人喜好和選擇的硬件而定
電源:酷冷至尊GX1250W金牌(MWEGOLD)(個人建議1000W以上為佳)
對于i9-11900K來說,真實地壓榨出了14nm終極性能,相較于其他11代酷睿型號,它擁有ABT技術自動達到全核5.1Ghz,相當于官方穩定超頻,無論是生產力還是游戲都屬于不錯選擇,而內存方面根據個人需求不同,可以在DDR43600和4000以上之間決定運行模式,至于功耗方面既然是壓榨肯定會比10代酷睿高,更重要是記得關閉AVX512指令集,價格嘛確實沒什么優勢,至于TEC水冷的玩法新穎,屬于第一代的實驗品,土豪的囊中玩物,發展方向是可以有的,如果這篇文章對大家有用,來個支持下再好不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