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美國在華為身上可謂是費勁了心思,不僅唆使谷歌斷供GMS服務,而且還構陷華為5G通信設備存在安全后門,呼吁盟友們聯合***,甚至還修改規則,切斷華為的芯片代工渠道,將華為最能提供營收的手機業務逼入絕境。
美國的這一系列舉動,給華為全球化的發展布局帶來了不小的阻礙,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逼迫任正非妥協,將華為變成一個“聽話”的企業。但可惜的是,它的算盤打錯了,不僅低估了任正非的家國情懷,更小瞧了華為自身的抗壓能力。
面對西方的“圍剿”,雖然華為曾一度陷入生存危機,但任正非卻仍堅持著全球化的發展方向,不僅不惜代價的支持海思研發團隊繼續攀登技術高峰,而且還廣泛投資國內半導體公司,意在打通一條去美化的供應鏈。
于是我們看到,鴻蒙、歐拉兩大操作系統接連誕生,HMS用戶量不斷突破新高,5G射頻芯片技術也迎來突破,或許Soc芯片仍是華為智能手機業務重回正軌的一道“藩籬”,但華為其他業務卻是多點開花,幾乎實現了去美化替代。
事實證明任正非的堅持是對的,近日,俄羅斯市場傳出了新消息,這基本意味著華為贏了,而且,或成最大贏家。
隔壁鄰居近段時間的遭遇有目共睹,自3月份以來,蘋果、英特爾、愛立信等一眾國際科技巨頭們就接連宣布了暫停出貨的決定。這給當地用戶的生活、工作造成了極大不便,但同時也意味著,這些企業離場之后,將會空出來大量的市場份額。
不難發現,這些暫停出貨的相關企業大致可分為兩類,要么是美本土企業,要么是使用了大量美技術的非美企業。這就決定了它們不管情不情愿,都不得不明確站隊,畢竟人在屋檐下,很難不低頭。
可華為不同,經過近兩年去美化的技術積累,華為各項業務基本都不受美制定的規則束縛。也正是因此,華為一直堅定了留在了該市場,即便是兩位英籍高管以辭職相威脅,華為也沒有改變對所有客戶“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
據俄媒3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華為手機在俄市場的銷量突然暴增了三倍,其通信設備、智能家電產品的銷量也同樣實現了翻番,儼然已成了此刻該地區最受歡迎的海外品牌。
而在其他國際巨頭們仍未恢復銷售的情況下,不少業內人士估計,華為各項業務還將迎來更大的爆發,全面接手這空出的市場份額也并非不可能,或將成為最大的贏家。具體從三方面就能看出來。
首先,華為各類電子產品已全面替換了鴻蒙系統,其流暢度、運行速率絲毫不輸蘋果ios與谷歌安卓,而且華為自己搭建的HMS生態服務,也完全可以對標AppStore和谷歌的GMS。
因此,對于用戶而言,使用華為手機等電子產品,完全不用擔心會像蘋果公司一樣突然停止移動支付等關鍵性的功能服務,可以滿足各項使用需求。
其次,華為與俄地區一直保持著密切合作,在美構陷華為設備存在安全后門之時,俄市場就公開力挺華為5G,當地最大的通信運營商MTS早在2019年就與華為達成了5G合作協議。另外,華為5G業務被歐、美等地區所排斥之時,就已做出決定,將原定的投資計劃重點放在了俄市場。
而在愛立信、諾基亞等5G供應商主動退出后,華為成了當地5G建設的唯一選擇,而且還是最佳選擇,因為華為擁有完善的整套5G解決方案,設備、技術均領跑業內,俄地區沒有理由會拒絕華為。
另外,經過此次暫停供貨事件,俄估計也看透了一切,除了認識到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之外,其在未來關鍵領域的建設中,也必然會把值得信賴的企業納入到重點合作名單中,華為就是其中一家。
相比之下,如今“落井下石”的西方企業,想要恢復其在當地市場的業務規模,恐怕就沒有那么容易了。據悉,俄已做出決定,對現階段暫停出貨的相關企業采取外部管理措施,沒收它們的遺留資產。
這意味著,這些企業此前深耕多年積累的基礎,或將付諸東流。沒有了根兒之后,它們在該市場只能從頭開始,即便是付出更多的精力、投資與時間,俄用戶們也未必就會欣然接受。
總體來看,華為或成為最大的贏家絕非偶然,每年超千億研發投入的意義就在這里,不依賴美技術,自然就不會受到美霸凌主義的束縛。而蘋果、英特爾、愛立信、臺積電等相關企業或將要承擔的后果也都在意料之中,正如老話所說,“與虎謀皮、焉有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