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392期)
一般人死后,經過火葬,除了骨灰外什么也留不下,但有些高僧死后會留下一些彩色的珠子,這些珠子晶瑩剔透,七彩斑斕,非常漂亮,叫舍利子。那么為何只有那些得道高僧能留下這些珠子,而一般人沒有呢?舍利子究竟是什么東西?有何神奇之處?能用科學來解釋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一)舍利和舍利子
首先得了解舍利。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遺留的頭發、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它們被稱發舍利、爪舍利、牙舍利等。而在其尸骨火化后,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也叫堅固子。
在印度,人死后(特別是得道高僧)的遺體,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屬的、石質的、陶質的容器中,埋在地下。高出地面的即稱為塔,塔是高顯的意思,相當于中國的墳墓。藏舍利的容器也可以供奉在屋里,這也稱為塔。舍利與塔,在印度是極受敬拜的對象。尤其是一些高僧死后留下的舍利都極為珍貴。
相傳2500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后,弟子們依照囑托,架起香木焚化佛陀遺體,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這些都被稱佛舍利。另外還有許多五色珍珠般的東西,這些就是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廣大信眾視為圣物,爭相供奉。
史載,佛入滅后,其舍利被當時印度的八個小國爭奪瓜分,后被葬到十個地方。每個地方都建塔供奉,佛舍利崇拜成為印度佛教的一種極其普遍的現象。當佛傳入中國后,佛舍利崇拜也在中國盛行。
后來,古印度婆羅門教與佛教之間產生了尖銳矛盾和斗爭,公元前185年,古印度中部與迦王朝補殺密多羅國王以婆羅門為國師,施行全面的殘酷打擊和摧毀佛教的政策,史稱“中印度法難”。此法難迫使一些僧尼從佛塔中搶出佛舍利逃往各地。
為了在逃亡中保護佛舍利不被搶去,有的僧人甚至割開皮肉,將舍利藏入,再縫合起來逃出國境,可見他們的虔誠。在此后的數百年間,佛舍利逐漸流散并保存在國外。其中一部分傳入現在的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中國、日本等有佛教的國家。
中國保存的佛舍利也有不少,比如現供奉在北京八大處靈光寺內的佛牙舍利,陜西法門寺的佛指骨舍利,杭州雷峰塔地宮的釋迦佛螺髻發舍利等。
(二)舍利子的科學解釋
舍利子也可以說是舍利的一種,當然也極其珍貴。有些高僧的舍利子十分堅硬,連鐵錘都砸不爛,象征佛的金剛不壞之身。佛經上說,舍利子是通過“六波羅蜜”(菩薩的修行)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難得可貴而受到尊重的。近代高僧印光大師也說,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現,可見舍利子不是常人所擁有的。
佛教強調舍利子和修行人的修行功德相關,同時依據佛教義理,也肯定了舍利子的“無常”物質性。
當然這只是宗教上的說法,那么從科學上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呢?長期以來,科學家也對舍利子這種奇特的現象進行了研究。
有人說舍利子是一種結石,膽結石或者腎結石。但這種說法很難住腳。因為首先人體產生結石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吃肉和油膩東西過多,愛喝酒等,但那些高僧不可能是酒肉之徒,反而他們清心寡欲,常吃素食,不易形成結石的。
再者,膽結石通常都是常溫下取出,并且都是小石子樣不透明。膽結石主要成分是膽固醇,即含鈣物質或金屬鹽沉積物,類似水垢,在人體內顯得堅硬,其實一敲即碎,而且不耐高溫。而舍利子則是高溫火化后的產物,透明而多彩,兩者根本不同。
還有,人體內結石數量極少,并且會導致難以忍受的劇痛,患者不可能長期忍受痛苦,而那些高僧在世時都沒有肚疼的癥狀。不少結石癥患者死后火化,但無一例有結晶體存在。況且生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幾乎都是身體健康、安詳自在的長壽老人。所以舍利子不可能是結石。
跟人體結石的形成原因正相反,第二種認為舍利子的形成原因,正是由于僧人長期素食,攝入了大量纖維素和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形成大量的磷酸鹽、碳酸鹽等,最終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于體內而形成。但反對的說法是,世界上有不計其數的素食者,但是他們并無舍利子出現。
第三種說法是,人體骨骼在燒灼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形狀的重結晶現象。人體有很多細小骨骼(如指骨、趾骨或耳道內的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經燃燒后因重結晶而產生了“舍利子”。據臺灣某佛教網站信息:1998年他們與臺灣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子,發現主要為人骨的成分。而別的科學研究也證明了此說。
此外,也有研究者認為,牙齒的成分也包括很多無機鹽,其中牙骨質部分與骨骼成分相似,因此推測牙齒是舍利子的來源。
第四種說法是,舍利子的形成與高僧生前的佩戴物有關。高僧在火化的時候,有的會佩戴有生前的隨身物品,此外還有一些信徒的供奉物,這些伴隨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許多珍貴的寶石,寶石主要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硅。這些東西都會隨著高僧的遺體一起進入火化爐。在火化爐的高溫條件下,這些二氧化硅會被溶解,并與人體骨骼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類似于珍珠、琉璃、陶瓷之類的物品,這就是舍利子。
第五種說法又走向反面,說舍子的形成不需要高溫。相對低溫的火化才會形成舍利子,比如古代用木柴做燃料,東南亞國家使用的傳統火化爐則可以產生大量舍利子。但近年來,許多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其實都是用現代化的殯儀館的火化爐焚化的。既然高溫和低溫都能形成舍利子,那么究竟多高的溫度能形成舍利子,似乎又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總之,舍利子的形成原因,在實驗研究方面至今沒有定論,只是斷定舍利子的形成與骨骼和其他物體共同火化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有關。現在只能鑒別出,舍利子主要化學成分是鈣、磷、硅及少量鋁、鎂、鉀、鈉、鐵等元素,主要礦物是磷酸鹽、鋁硅酸鹽、硅酸鹽等多種礦物的共融體。
但有一個疑問是,舍利子的形狀很規則,質地純凈而圓潤,顏色各種各樣,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和水晶,有的如鉆石一樣光彩照人,它們怎可能在人體火化的短時間內形成?煉鋼也沒這么迅速的,所以很多人不相信這些所謂科學的解釋。
(三)舍利子的神奇之處
其實試圖用科學來解釋宗教,或者用科學證明神的存在,都是很不靠譜的,故西方有哲言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科學不是萬能的。
許多人說舍利子有個神奇之處是,若它們碰到有緣人會生出許多小舍利子。但這種說法被解釋為,有些舍利子有很強的揮發性,揮發物質再結晶就形成了小舍利子。但這只能證明這些舍離子是假的,真正的舍利子十分堅硬,而且在高溫下產生,不可能有揮發性。
然而舍利子確實存在神奇的”有緣”性。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有個長者曾給一個叫光子一頓飯吃,飯后叫花子為感激他,給了他一把舍利子,說舍利子必贈有緣人,有緣人得到它會有福報。叫花子還說了自己的經歷,說他是個企業家,有錢也很高傲。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這些舍利子,但他后來事業很不順,跌了不少跟頭。于是他就云游四方,去找跟舍利子有緣的人。
今天終于找到了,他還說,這舍利子是一位高僧留下的,高僧沒出家前半生濫情,出家后卻在禁欲上做到了極致,所以他的舍利子最是考驗人的定力。若定力好,自是加倍助你,若定力不好,就適得其反。
長者聽到這兒恍然大悟,他接話到:“我明白了,實不相瞞,我雖未出家卻也和這位高僧一樣,前半生累于男女情事,現在也成了禁欲者。說來,這舍利子也確實與我有緣。”
于是他接下了舍利子。后來一直潛心修煉,成了一名俗世的修行者。直到今天,他依舊廣結善緣,健康長壽,在岳麓山下教授學生,弟子很多。那舍利子對他確實助益良多。
還有,著名學者李敖的前妻胡茵夢也曾說過,她的母親死,火化后也留下了不少舍利子。有佛教基礎的胡茵夢當時的推測是:母親與父親離婚后一直單身且嚴格禁欲,所以她推測,舍利子也是禁欲的結果。所以,死后能產生五顏六色的舍利子者已經不限于高僧大德,在家修行者、乃至于世俗“有道者”均可有此“法力”。
依據佛典,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比如《金光明經》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也有傳聞認為,人久離淫欲,精髓充滿,就會有堅固的舍利子產生。
總之在佛教中,舍利子代表高僧生前的功德。比如高僧印順法師也曾說,舍利子只是血肉精髓骨脂火化凝結的,是物質,元素而并無靈異成分;佛門弟子尊重舍利子,是由于高僧大德的慈悲智慧。
在《看得見的佛法》書中說,舍利者,即佛色身之遺留,因戒定慧熏修而成就,舍己利他,接引有緣,加持眾生。
“舍己利他”,也許是舍利子的最高哲學意義了。
不管是科學的解釋,還是宗教的解釋,總歸舍利子是一種真實的存在,神奇的存在。它不會無緣無故產生。不管你是唯物主義者,還是有信仰的,都不能無視它的神奇性。如果一個人死后能留下一些美麗的舍利子,足以證明他的不尋常,他也不枉此生了。
(文/說歷史的女人: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看得見的佛法》《佛教常識問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