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我們解讀的成語是《愛屋及烏》,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姜太公,出處是“說愿貴德貴”就是尊貴的貴,德則是品德的德,貴德兩個字的意思啊就是以品德為貴。說愿也叫心愿,是西漢末期劉向編寫的一部書。劉向是楚元王劉交的后人,曾長期負責西漢皇家藏書的編輯和整理工作。是中國目錄學的創立者,中國最早關于圖書的系統分類就是劉向建立的,這部說院則是流向在進行圖書整理的時候,從皇家典籍和民間流傳的書籍資料中選取的以對話為主的故事集劉向編寫這部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故事來表述自己對于治理國家的見解。所以呀說愿這本書既有很強的政治理論色彩,也可以看做中國早期的一部小說,而我們熟悉的成語愛屋及烏就出自這本小說當中。
故事是這么講的,說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取得勝利,建立了周王朝之后,就開始思考如何處理商王朝留下來的龐大的貴族和官員體系,于是他像三個最親密的伙伴征求意見。首先征求意見的是姜太公,武王問姜太公怎么處理商朝留下來的那些人呢?姜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喜愛一個人,連他屋頂上的烏鴉也跟著喜歡,如果憎惡一個人,連他家里存放糧食的角落也跟著憎惡。我們把這些商朝留下來的敵人都殺了吧,不留下一個活口怎么樣?
這段話就是愛屋及烏的來歷,原文是這么說的,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這兩句話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可能有朋友不理解。喜愛一個人跟烏鴉有什么關系呢?大家知道烏鴉因為渾身黑色,叫聲難聽,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那烏鴉聚集在屋頂上呢,就被認為是厄運的象征。
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意思就是說如果真心喜愛一個人,那么就算他家的屋頂上聚集了烏鴉,可能給我帶來厄運,我也是毫不在乎。誰讓我喜歡他呢?下一句曾其人者惡其余胥。其中余胥的解釋歷來爭議比較大,這里呀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家里存放食物的角落。食物大家都非常喜歡,尤其對于吃貨來說,沒有比看見食物更開心的了,但是姜太公說如果我們恨一個人,那么連他家的櫥柜我都跟著討厭。
我們看這是典型的天蝎座性格,就是愛要愛到極致,恨也要恨到極致,沒有中間地帶,大家還記得在牧野陰陽內角中,我推測姜太公很可能是被商朝軍隊俘虜,差一點兒就被殺了祭祀鬼神的羌族人,他年輕時身邊的親朋好友肯定有不少人都像牲口一樣被商朝人給屠殺了。聯想到這一點,我們覺得姜太公對商王朝的憎恨,那種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心理就很能理解了。周武王同意了這個意見沒有呢?
他想了想,覺得不妥當,沒有同意。接下來他又找來自己的兩個弟弟周公和召公來征求意見。這兩個人在周代初年非常重要,后面的成語中我還會分別和大家具體講這兩個人的事跡,周公和召公屬于年輕一代的新生力量。雖然長兄伯邑考也被商紂王給殺掉了,他們卻沒有姜太公那種刻骨銘心的仇恨。所以他們給出的答案也不一樣,首先回答的是召公,他說有罪的人殺掉,沒有罪的人放掉怎么樣?但是周武王覺得還是不行。于是又轉過頭來問周公,周公的回答非常具有建設性,他說讓這些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里居住。還在各家原來的土地上耕種,就好像沒有發生過改朝換代一樣,我們教導他們禮節和仁愛,如果他們有錯,責任都在我一個人身上,因為我沒能很好的教導他們。
周武王聽到以后,很贊賞周公的仁愛之心,于是同意了他的意見。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在講什么?其實劉向是借著周武王姜太公、召公和周公這四個人的對話,在表述儒家以德治國的政治理念。
我覺得愛屋及烏這個故事十有八九是劉向編出來的,因為故事的內容并不符合周代剛剛建立時的政治現實,當時商民族的反抗情緒還非常激烈,周王朝花了好大的力氣。才將統治給穩固下來,周公本人就曾經主持過東方的平叛戰爭,但是這個故事里有一點是非常符合歷史的,就是周公以德治國的思想,我們說起美國革命,常說華盛頓打下來一個美國,而杰弗遜思考出一個美國。意思是說美國建國的種種政治理念大多來自于杰佛遜。
我覺得把這句話用在周代也非常合適,我們可以說周武王打出了一個新王朝,而他的弟弟周公思考出一個新王朝,正是周公將德的概念發揮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關于以德治國的闡述以及以此為基礎建構起來的政治理論和政治價值深刻地影響了此后三千年的中國,而五百年后的孔子就是周公的繼承人。好了今天就解讀到這里了,謝謝大家關注支持,明天我們繼續下一期的成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