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意思很簡單,寧可吃飯沒有肉食,也不要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吃不到肉頂多讓人消瘦,而居住地沒有竹子卻會令人庸俗。
人瘦了還能胖回去,而人俗了卻是無法醫治的。
由此可見,竹子是高雅的象征,是提高人們生活品味,人生境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竹子是一種傲骨的象征,它柔韌而剛勁,挺拔灑脫,風刮不到,雪壓而不驚,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與松、梅并稱為“歲寒三友”。
鄭板橋《墨竹圖》
關于贊美竹子的詩詞還有很多,比如: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鄭燮《新竹》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歐陽修《戲答元珍》
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孟郊《苦寒吟》
而竹子也是歷代畫家最為喜愛的題材,說起歷史上畫竹最為精湛者,莫過于清朝的大才子鄭板橋了。
鄭板橋《墨竹圖》
鄭板橋筆下的《墨竹圖》堪稱是極致,我們來看一下墨竹圖:
中國國畫不像西方的畫作,一味地講求寫實、逼真,中國的水墨畫首先注重的是神似,注重意境的表達,講求的是以物傳神,而鄭板橋的《墨竹圖》布局十分簡潔凝練,竹子個數雖然不多,卻給人展現出一種郁郁蔥蔥,清秀挺拔,仿佛置身蔥郁竹林的感覺。
鄭板橋《墨竹圖》
作者采用淡墨色的竹子與濃墨色的竹子進行遠近對比,進而展現出了一種層次感,分外有趣。再去臨摹竹子的局部,發現每一片竹葉都傳神生動,竹節和竹葉都各有神韻,顯得生機盎然。
鄭板橋筆下的竹子都是挺拔有力的,而竹子有著清廉、公正的寓意,挺拔有力的竹子、濃淡不一的著色,也從側面展現出鄭板橋的高尚的情操,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的決心。
鄭板橋筆下的這幅《墨竹圖》真是向我們展現了什么叫做“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鄭板橋《墨竹圖》
此作墨色濃淡適宜,新舊枝干一目了然,給人一種鮮明的對比感,通篇一氣呵成,也展現出鄭板橋深厚的繪畫功底,意境悠遠,帶有濃厚生活氣息,是標準的文人畫。
徐悲鴻先生贊譽:“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為古今天下之難得者。”
鄭板橋《墨竹圖》
今天,我們采用高清微噴技術,將鄭板橋筆下的《墨竹圖》進行1:1高清復制,還原出其畫作的原始風姿,送給各位愛好者。
鄭板橋《墨竹圖》
——編輯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