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作為一場辭舊迎新的媒介儀式,呈現了一部文藝史,更書寫出一部國家話語史。2022央視虎年春晚在萬眾歡慶中追溯中華五千年之傳承,繪就文化亮色;緊扣奮進時代之主題,體現主流本色;貼近人民生活之火熱,提升價值成色,為全球觀眾帶來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文藝盛宴。
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的“紀史性”,彰顯中國氣派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猶如一泓清泉滋養滌蕩著社會大眾的精神世界。精品文藝禮贊中華文化瑰寶,總臺虎年春晚展現出中國傳統的審美追求、內在的東方神韻以及強大的精神力量。“遠黛秀娥,只此青綠”,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描畫出青綠千載,山河無垠的雋永景象;“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憶江南”,創意音舞詩畫《憶江南》以清雅洗練的筆墨描繪出古今輝映、美輪美奐的新時代圖景;“身如桅桿腳如船,伸縮如鞭勢如瀾”,景觀太極《行云流水》古韻武術與現代建筑碰撞,既崇尚傳統歷史文化、富含傳統審美元素,又追求新時代精神的融合,創設出新的視覺藝術秩序,呈現出新舊交融、審美互鑒的特性;“生旦凈丑演繹百味人生,唱念做打揮灑時代風流”,戲曲節目《生生不息梨園情》盡顯戲韻悠長,傳承力量。柔美嬌俏的古風舞蹈、余韻悠長的詩畫意境、大氣磅礴的武術國粹、抑揚頓挫的戲曲韻律......皆展現出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以及愈發旺盛的文化創新力,這種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的“紀史性”,彰顯了中國氣派,釋放出中國精神的價值感召。
以重大主題主線為刻度的“紀時性”,形成中國特色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作為時代變遷的記錄者、歷史記憶的儲存者、主題主線的呈現者,自1983年誕生,央視春晚便是主流話語表達的舞臺,承擔著建構中華民族國家意識形態的責任,始終與主流文化共進共振。從1983年至今,任一年度的央視春晚皆有契合時代特色的命題藝術創作,2022虎年春晚更是“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新時代晚會,整臺晚會以建黨百年、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冬奧盛會、中國航天等重大主題主線為內容創作軸線,《春風十萬里》歌頌大美中國,包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時代主題,刻畫出“國泰民安、暖風拂來”的醉人春景;“這是偉大的時代,這是復興的時代,我們共同熱愛,我們共創未來......”《我們的時代》一句句歌詞唱出祖國日新月異的種種變化,港珠澳大橋、大興機場、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7號、雪龍2號極地考察團、C919國產大飛機等大國重器也紛紛亮相;祖國各地的好男兒集結唱響《黃河長江》,一曲禮贊華夏文明,四地演繹情滿中華,飽含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宇宙浩瀚,星漢燦爛,少兒舞蹈《星星夢》營造的遨游星空的意境,展現專屬于中國人的浪漫,應和奔向星辰大海的航天熱忱.....其用歌舞譜寫了***洋溢的中國故事,用影像構筑出新時代的主題主線,以重大主題主線為刻度的“紀時性”,形成中國特色的央視春晚基調與風格。
以年度重大事件為載體的“紀實性”,展現中國風格
盤點年度重大事件是春晚凝聚“家國命運共同體”,抒發家國情懷的創作手段。2022虎年春晚實現重大事件的藝術化表達,以喚起全球觀眾的生活記憶和現實體悟為價值追求,讓其審視自我、關注社會、汲取力量。音樂短劇《萬象回春》以真實發生的云南西雙版納大象遷徙的故事為底本,十幾頭亞洲象一路“象”北,離群獨象貪玩戲水,“旅行團”里迎來新生命......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故事;小品《父與子》凸顯現實生活中年輕人創業與父母安排工作的代際矛盾,呈現父子之間從彼此隔閡、矛盾到相互理解、陪伴的過程;小品《還不還》塑造出現實生活中借錢不還、還錢太難的老賴形象與開口難、要賬難的催賬社恐,鞭撻誠信缺失;小品《休息區的故事》記錄疫情期間一線人員的擔當奉獻與矛盾困惑,展現出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與新時代社會價值觀。
這些節目將社會時事、人生百態、多味情感都融入其中,捕捉社會萬千進步變化的細微之處,在歡聲笑語中打動人、感染人、鼓舞人,以年度重大事件為載體的“紀實性”,展現中國風格。
(作者:冷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杭州亞運會總撰稿劉旭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