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古代把男子同性戀稱為“斷袖”“龍陽之好”或者有侮辱性質“兔爺”,那么女子同性戀稱為什么,相信很多人就回答不上來了。
在中國古代女子同性戀多稱為“磨鏡”,磨鏡這個詞不僅是女同性戀的稱謂也指她們之間的性行為。為什么這么說呢?
女子同性戀的***方式中有一項是相互廝磨對方的身體,由于有同樣的身體結構,似乎在中間放置了一面鏡子,所以稱為“磨鏡”。
古代對女同性戀還有一種稱呼是“對食”,不過對食主要指的是在宮里的女同性戀,在皇宮里很多的宮女或是失寵的妃子,不能與異性接觸,長期性生活得不到滿足,為滿足性生活需求,而產生的一種現象。對食還有一個意思形容是宦官和宮女之間的關系。
磨鏡和對食出現較多的地方就是皇宮和尼姑、道姑之間。皇宮中宮女接觸只有皇帝和宦官,而能夠得到皇帝寵愛的只有少數人,宦官又沒有性能力,深宮中生活沉悶、枯燥,性生活寂寞.
大多數宮女默默忍受,有些自殺,有些就尋求***進行宣泄。用手或工具進行“***”,和同性相互幫助等等。
古代女子社會地位不高,認為女性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會成為道姑或尼姑,有的是一心皈依。有些是生活所迫,把尼姑庵和道觀當做歸宿或是一時棲身之地,這些人主要是一些年老***或是被人拋棄的女子。
還有種是進入尼姑庵、道觀把這里當做性***、性自由的場所。因此在古代很多小說中都把道觀、尼姑庵描繪成養漢***的場所。
在民間廣東一代,有些養蠶女終生不嫁,被成為“老姑婆”,不過可以與其他女子結拜為姐妹,形如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