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到描寫春日的詩詞,那真是數不勝數,你可能馬上會想到朱熹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也許會將韋莊的“春日游,杏花吹滿頭”脫口而出。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在秦觀的《春日》里,春雨清新,春花靈動,清麗婉約,此種境界有令人怦然心動之感。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這是宋朝詩人汪藻《春日》里的詩句,那似開未開的桃花蓬勃著青春的活力,令人心生美好。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享汪藻的《春日》,這是一首清麗的詠春七律,也是汪藻的成名作,宋張世南在其《游宦紀聞》卷三中曰:“此篇一出,便為詩社諸公所稱。”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宋汪藻《春日》
簡譯:
春雨綿綿,整個春天大約都沒有連續十天是晴明無雨的日子,天上到處都是帶著雨水漂浮的云彩。
野田里漲滿了春水,水面平滑,綠油油的,像鏡子一樣光亮,古渡口邊,鷗鳥自在地捕食,有人經過它們的身邊也不驚慌。
將開未開的桃花從籬笆墻探出頭來,含苞待放嫣然含笑,那脈脈含情的樣子最是動人。
草屋邊煙雨霏霏,打濕了行客的衣裳,一聲清脆的雞鳴,將人從午睡的閑夢中喚回了現實。
賞析:
詩的首聯和頷聯是遠景描寫,從高空到野外,從春雨到春云,從田野到春水,處處不立一個純子,處處都是春天的盎然生機。
作者開篇就抓住了春天最顯著的特點,雨水多,整日細雨綿綿,就連那空中漂來漂去的云朵里都含著水珠,隨時會落下來一樣。
春雨雖多卻不會讓人感到煩悶,因為春雨是清新明亮的,隔著窗子看雨水順著青綠的樹干滑下,心也會隨之變得柔軟起來。
杜甫詩曰,夜雨剪春韭。春風化雨,草木萌發,草長鶯飛,雜花生樹,春雨是春天的使者,它一到,大地立馬變得生機蓬勃起來。
韋莊喜歡春天的江南:“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水靜,天藍,雨絲清亮,令人沉醉,來到這里的人莫不流連忘返。
相較于韋莊的江南,而汪藻筆下的村野更多了些生機和活力,“野田春水碧于鏡”,因為這里的春水是碧綠的,是連日春雨滋潤下草木蓬蓬勃勃的生長。
詩的頸聯和尾聯是近景刻畫,嫣紅的桃花,煙雨蒙蒙的草屋,清脆的雞鳴,讓這幅恬靜的鄉村畫卷充滿了勃勃生機。
逃之夭夭,灼灼其華。春天開得最燦爛的花朵應該屬于桃花,面若桃花,即鮮艷又明麗,即嫵媚又嬌羞,它包含了所有的美好和生機。
“桃花嫣然出籬笑”,看到這短短的七個字,那抹艷麗立即就浮現在眼前,像那鄰家姐姐一般,探過籬笆墻,嫣然一笑。
“似開未開最有情。”,花蕊半綻,嫣然含笑,似含情脈脈,亦俏皮可愛,青春的樣子最是令人留戀。
桃花出籬,紅杏出墻,這是春天最動人的色彩,你絕不能說它們輕俏,因為,這也如人生的春天,來日可期,蘊含著無限的希望和美好。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人世間最美好的狀態應該是,酒至半酣,月未全圓,花未全開,留點念想,這日子才會過得有盼頭,因為最美的風景在路上,而終點總是顯得太直白。
中午時分,籬笆墻內的茅草屋升起了炊煙,裊裊的炊煙和著纏綿的細雨,將行人的衣衫都淋濕了,而那一聲清脆的雞鳴,則將如桃源的詩人喚回了現實。
這是一個清麗的春日,雖有蒙蒙的細雨,但是卻絲毫不影響詩人游春的心情,相反,這美好的鄉村風情是如此地讓他陶醉,因為它充滿了生命的力量,來日可期,一切都是最美好的狀態。
寫在后面:
汪藻,字彥章,號浮溪,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文學家,自幼聰穎,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進士,一生仕途順遂,為官清廉,通顯三十年,無屋廬以居。
汪藻文采精華,深得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三朝皇帝的賞識,宋高宗還把自己所用的白團扇賜予他,并親書:“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十字以賜,令朝中眾官羨慕不已。
汪藻一生著述頗豐,詩、詞、文俱佳,雖詩學徐俯,以韓駒為詩,但是其詩卻不染江西詩派習氣,其詩即興深遠,倒是頗與蘇軾接近。
汪藻詩立意新穎,別開生面,寫景抒情別具匠心,如這首膾炙人口的《春日》,因為其清新的風格,和活潑的語言,就曾傳誦一時,也成為了他的成名之作,值得一讀。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頭條號平臺查看)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刪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