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哥說農,明天就是夏至節氣了,這一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一天,過了這一天太陽就會回頭向南運動,從而導致北半球白天越來越短,民間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的說法,進入夏至后,由于氣溫逐漸升高,熱空氣開始上升,遇到上空的冷空氣,就會形成積雨云,當雨量足夠多時,就會形成降雨現象,所以夏至節也稱“水節”。
夏至日過后,由于太陽輻射地球的熱量大于地球散發的熱量,所以外界溫度仍然在升高,這樣地面熱空氣不停的向上升騰,遇到上空冷空氣就會形成雨層,所以夏至節前后會持續有陰雨天氣,這種天氣正好是南方梅子成熟的季節,所以人們稱它為梅雨季節或黃梅雨季節,而且此時高溫潮濕,衣物、木料等容易受潮發霉,所以夜間“霉雨”,一般發生在每年農歷四月份至六月份。
梅雨季節在民間有很多說法,剛剛進入梅雨季節的時間叫“入梅”或“立梅,梅雨季節結束的時間叫“出梅”或“斷梅,而梅雨季節來臨的早晚不同,又分別稱作“早梅”及“晚梅”,梅雨開始的時間,基本上是緯度越高時間越晚,比如我國臺灣大約農歷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在農歷4月中旬入梅,5月上旬出梅。
梅雨季節有時也會出現反常的現象,比如在本來應該出現梅雨的地區,某年份偏偏沒有梅雨現象,這稱為“空梅”;有時某地區梅雨季節已經過去,可是后來又偏偏陰雨連綿,這稱為“重梅”,民間俗有云“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重梅”,意思就是仿佛又回到梅雨季節,那今年梅雨季節來臨了嗎?
一、芒種逢丙入梅
這句話的意思每年入梅雨季節的時間,以芒種節氣后第一個丙日為入梅節點,“芒種”節氣是太陽到達黃經75°時間點,也是“夏至”節氣上一個節氣,它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而“夏至”節氣屬于仲夏中氣,在天氣變化上,都是溫度不斷升高,熱空氣上升,西太平洋的的冷空氣趁虛而入,冷熱對流,雨水增多,根據俗語的意思是“芒種”第一個丙日“入梅”,查閱黃歷可知“芒種”節氣農歷四月二十五,陽歷6月5日;農歷四月二十七,陽歷6月7日,該天為芒種節氣后第一個丙戌日,既是正式“入梅”時間,屬于正常的梅雨季節。
二、小暑逢未出梅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小暑”節氣第一個末日就是出梅雨季節的時間,“小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第十一個節氣,也就是當太陽到達黃經105°時,這時候已經是盛夏,我國各地均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此時對于江淮流域是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所以江淮流域梅雨天氣將先后結束,今年“小暑”為農歷五月二十八,陽歷7月7日,而小暑過后第一個己未日是農歷的六月初一,陽歷7月10日,也就是“出梅”時間。
綜上,今年的梅雨季節是從陽歷6月7日開始,到7月10日結束,俗語“芒種逢丙入梅,小暑逢未出梅”,就是古人計算梅雨季節“入梅”及“出梅”的一種***,持續三四十天左右,大家記得房內物品要防潮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