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泰說:在理想的美好世界起,一切都是為了最美好的目的而設。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理想中的完美生活,對心目中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就是每個人心中最樸實的理想。
記得小時候,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個長途貨車司機,滿世界地跑。
小時候家在農村,封閉而又落后,特別向往外面的世界,村里有幾個開貨車的年輕人,每次看著他們駕駛著龐然大物離開村莊,幾天后帶著滿滿的收獲歸來,聽他們訴說著外面世界的新奇與冒險,心中就只剩下無盡的向往。
長大后,沒有成為長途貨車司機,可也順利地走出鄉村,來到了夢想中的城市生活,過上了比曾經的理想更加優越的生活。
這才發現,無論曾經的理想多么真實和動人,在你超越以后,它早已無聲無息消散了。
理想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理想在實現的一剎那,它的所有作用就消失了。
這就像爬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所有登山人的理想。
當真正做到登高遠望的時候,看到的風景已經和腳下這座山沒什么關系了,滿眼都是遠處看上去更高更雄奇的山峰。
這山望著那山高,這就是理想的實質。
理想總是在對當下的不滿中產生。
記得去年假期去登山,在登山的時候遇到了當地采茶子的農民,他們對著我們用方言指指點點,我們就問當地導游他們都說些啥,導游說他們不理解你們這些旅游的,花錢上這地方遭罪究竟圖什么?
看著滿山有如仙境般的美景,呼吸著純凈香甜的空氣,當時我一直在想,如果能一直生活在這里,那一定是神仙般的日子。
結果真正生活在這里的這些“神仙”,他們竟然完全看不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多美好,心中只剩下司空見慣的麻木。
正如人們常說:旅游就是花錢從自己呆夠了的地方去到別人呆夠了地方。
也許人都是一樣的,得到的從來不知道珍惜,眼中盯著的永遠都是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每個人其實都活在別人的理想生活里,每個人又都對自己擁有的美好視而不見。
你棄如敝履的很可能就是別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理想其實是對當下不滿的產物,站在熟悉的山峰,身邊的景物早已厭倦,遠山的風景自然越來越充滿誘惑。
真正沉浸在幸福中的人,當下就是最美的風景,此時此刻就是最完美的生活,只愿時間從此停止,年年如今日,歲歲有今朝。
凡事一體兩面,只顧低頭趕路、向著理想奔跑的人容易忽略身邊的風景,而習慣于沉浸在舒適區里,尋求安逸的人就會失去前行的動力。
這山望著那山高,眼中有高峰,心中有理想,人生才有動力。
就像《士兵突擊》里許三多說的:人不能活得太舒服,太舒服就會有問題。
有時候自己眼中的安逸與幸福只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幻覺,是一種自暴自棄的安慰。
內心中也許早就有了逃離現狀的沖動,只不過被曾經的挫折和痛苦嚇住了,沒有再出發的勇氣。
也許努力拼搏也不一定換來比現在更好的生活,只不過人生應該追求的不應該是某一座高峰,而是勇攀高峰的過程。
理想從來都是不斷變化的,人生不止一座高峰,再高的成就、再完美的生活也終有厭倦的一天。
躲在舒適區里,不看別的山不能保證生活永遠都如曾經那樣美滿幸福,接受變化,憧憬未來,向著遠方的高峰再出發。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理想是什么并不重要,努力拼搏,向著理想邁進就是最美好的時光。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