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耘田:除草??兟椋喊崖榇瓿删€。各當家:每人擔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從事,參加。傍:靠近。陰:樹蔭。譯文:白天去田里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擴展資料----
1.作者簡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郡(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謚文穆。
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代表作是《四時田園雜興》,,共記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一組分別有12首。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2.寫作背景: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歲以后,退職閑居蘇州石湖,這時期,寫下《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原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組十二首,各組可稱為組詩,因此獲得“田園詩人”的稱號。
3.詩詞賞析:這首詩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a.首句直接寫勞動場面,男耕女織的辛勤勞動,村中的男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皶兂鲈盘镆箍兟椤笔钦f: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霸盘铩奔闯?。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翱兟椤笔侵笅D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
b.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敿摇敝改信疾坏瞄e,各司其事,各管一行。后兩句描寫小孩子的反應。
c.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
d.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詩中的兒童喜愛勞動,或許是一時的興趣,或許是想為家人做些力所能力的事,可見孩純樸善良的心地。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流露出作者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贊揚。全詩有概述,有特寫,從不同側面反映出鄉村男女老少參加勞動的情景,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4.多音字---(供)
◎供gong一聲
(1)本義:供給,供應(2)提供某種條件[給對方利用]。(3)通“恭”。恭敬。有禮貌。gong
◎供gong四聲
(1)本義:擺設;陳設(2)供奉,供獻。(3)祭祀,奉祀。(4)從事,擔任。(5)受審者陳述案情。
5.古詩改寫成現代小短文
一到初夏,農村頓時便忙活起來,夏收夏種,有收獲又播下希望,農民們自然要夜以繼日,不辭辛勞了。從早到晚忙。白天夜里,沒有閑暇,不是到田里去清除雜草,就是將麻捻成麻線,時時刻刻,手忙腳亂。二是男女老少,人人皆忙。大人干大人的事,兒女干兒女的事,人人不得閑,個個忙得歡,就連不懂事的小孩,也在桑樹蔭下學大人種瓜。農事實在太多,令人應接不暇。夏日時節,最是忙的季節,各種農事接踵而至,田里苗要培,草要除。
什么是田園詩?
1.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
2.多以農村景物和農民、木人、漁父等人的勞動為題材。
3.風格清新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