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經(jīng)》仿若靜夜里盛開的千年瓊蓮,而讀《楚辭》恰似千年赤子心上的那一顆朱砂,香草配美人,志潔如屈子!
秋蘭為佩,芙蓉為裳,白衣飄飄,這是美人屈原;“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永不言棄的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憂國憂民的屈原!
在《楚辭》里,屈原用各種香草寫盡自己一生悲歡,那么他到底寫了多少種香草?今天跟隨清婉的腳步,讓我們一起感受千年香草的芳香四溢!!!
01.江離
一種生長在江中的香草,又叫做靡蕪,是芎?(xiōngqióng)幼苗的別稱,香氣似白芷,葉子可做香料,香囊。
02.辟芷
生長在幽僻處的芷草,就是現(xiàn)在的白芷。
03.秋蘭
秋天***的蘭花俗稱。
這三種花草都出自《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披戴著江離和幽香的白芷啊,綴結(jié)秋蘭作為腰間的配飾。美人屈原的裝束。
04.木蘭
一種香木,又叫杜蘭、林蘭,皮似桂香,狀如楠樹。
05.宿莽
一種經(jīng)冬不死的草
“木蘭”和“宿莽”出自《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意思是說,屈原早上拔取地上的木蘭啊,傍晚采摘水洲中的宿莽。
06.申椒
生得重累而叢簇的花椒,有香氣。
07.菌桂
像竹子一樣圓的桂樹,都是有香氣的植物。
08.蕙茝
蕙:一說指薰草,俗稱佩蘭,古人佩之或做香焚以避疫。也有說是蕙蘭。茝:茝花,當屬白芷一類。
出自《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意思是說,花椒和菌桂聚集在一處啊,綴結(jié)的何止是蕙和茝?都是用來比喻賢士的。
09.荃
一種香草名,具體是什么草沒去考究,文中是用來比喻君王的。
出自《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說的是,君王不能明察屈原內(nèi)心的真情。
10.留夷
香草名,就是芍藥。
11.揭車
香草名,產(chǎn)于楚地,具體什么樣子不好說,據(jù)說是古人用來除臭味和防蛀蟲,總之是香草。
12.杜衡
就是杜蘅,葉似葵,形似馬蹄,俗名“馬蹄香”,是中藥里的一味藥材。
13.芳芷
這個“芳芷”和“蕙茝”當屬一類,就是白芷。“芳”和“芷”在《楚辭》里多次出現(xiàn),都是指白芷。
留夷、揭車、杜衡、芳芷皆出自《離騷》:“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意思是,將芍藥和揭車分畦種植,其間兼有馬蹄香和白芷。這里屈原也是用蘭、蕙、留夷、揭車、杜衡、芳芷來比喻眾賢士。
14.薜荔
香草名,又叫木蓮,開白色花。
出自《離騷》“貫薜荔之落蕊。”是說,將薜荔剛綻放的花心聯(lián)結(jié)成串。
15.胡繩
香草名,但是具體是什么植物,一直都是有爭議的,記錄不詳。
出自《離騷》:“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xǐxǐ”(打不出繁體字)。意思是,使菌桂變直結(jié)上蕙草,把胡繩絞合起來彰顯飄逸身姿。
這些香草都是用來比喻屈原精純、高潔、美好的情志,始終如一,不迎合世人。
16.芰荷
指的是菱葉與荷葉,但也有說“芰荷”是為同一植物。
17.芙蓉
終于來了一個我們認識的,就是荷花的別稱。
芰荷、芙蓉是出自《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說的是,裁制菱葉作為上衣,綴合蓮花以作下裙。
18.藑茅
就是旋花,一種多年生的茅草,古人用于占卜,又稱靈草。
出自《離騷》:“索藑茅以筳篿兮。”意思是,取竹片、茅葉占卜。
19.蕭艾
蕭:是白蒿,賤草;艾:是艾草,生于山原,莖直,色白,高四五尺,霜后始枯。
出自《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意思是,為什么曾經(jīng)的香草,如今竟與白蒿、艾草同處一地?
書中的茅草、蕭艾一類的都屬惡草,賤草,用來比喻讒佞小人,諷刺他們不識香草的芳香,卻將艾草掛滿腰間。
20.蓀
香草名,即蓀草,也有說就是現(xiàn)在菖蒲。
出自《九歌·湘君》:“薜荔伯兮蕙綢,蓀橈兮蘭旌。”意思說,薜荔為簾,蓀草做帳,蘭草為旗。
21.杜若
香草名,就是山姜,古人謂,服之“令人不忘。”
出自《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我在芳草叢生的水洲采摘杜若。
22·薠、蘋
薠:白薠,水草名;蘋:水草名,水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淺水中。
出自《九歌·湘夫人》:“白薠兮騁望,......鳥萃兮蘋中。”在白蘋叢中放眼遠望,鳥兒怎會聚集在水蘋之中。
23.辛夷
木蘭的別稱,屬木蘭科,落葉喬木,高數(shù)丈,木有香氣。
出自《九歌·湘夫人》:“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意思是,桂木為棟蘭木做椽,用玉蘭為次梁白芷裝飾側(cè)房。
24.石蘭
又叫石葦,蔓延于山石上,葉如葦而柔韌,是一種香草。
出自《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就是用白玉壓住睡席,放下石蘭為床前屏風。
湘君和湘夫人是一對配偶神,有一種相愛而不得見的惆悵和傷懷。這里的桂、蘭、辛夷、白芷,石蘭都是湘夫人為了迎接愛人到來,用它們這些美好香草來裝飾新宅,但是最終他們也未曾相見。
25.三秀
靈芝草的別名,靈芝一年開花三次,故稱三秀。
出自《九歌·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我在山間啊尋采靈芝,山石到處堆積啊藤蔓纏結(jié)。
僅《離騷》一篇所寫的香草,就多達十幾種。屈原在《楚辭》中大量使用秋蘭、蕙茝、杜若、杜衡等香草來象征自身美好高潔的情志,用蕭艾這樣的惡草象征奸佞小人,形成文學史上著名的“香草”“美人”意象群。所以,香草配美人由此而來。
細細讀《楚辭》,宛如眼前就有一位才華橫溢的美人,他為求賢君,不懼千難萬險“上下求索”,他“深固難徙,更壹志兮。”他“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他“朝飲墜露,夕餐秋菊”“雖九死其尤未悔。”他是屈子,是影響中國文化千年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以上香草節(jié)選自《楚辭》中《離騷》《九歌》等篇章,當然還有其他未列出來的,歡迎大家分享到評論區(qū),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