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養殖技術大全
一、品種選擇
要選養皮毛光亮,背腹毛色一致,針毛較短,毛峰、絨毛齊平,密度大、分布勻、毛柔軟、強性好、針毛略長于絨毛,紫貂無白針毛、白斑。這樣的貂皮毛質量好,商品價值高。
9月下旬,即秋分時節,此時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黃經180度,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相等。天氣開始變涼,水貂飲食量增加,蓄積脂肪準備越冬,換夏毛長冬毛的時候,是引種的最好時期。
二、場地選擇
1、地形條件:水貂養殖場應選擇在地勢較高、地面干燥的地方修建。
2、水源土質:水貂飼養場因加工飼料、清掃沖洗、水招飲用等需水量很大,所以,場址應選擇在小溪、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或有豐富清潔的地下水源的地方。
3、交通電源:水貂場應建在交通運輸條件比較方便的地方。這樣才能保證飼料及其它物質的及時運輸。電源足水貂場重要的能源。飼料加工調制、飼料冷凍貯藏、控光養貂以墳在貂場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工作,電源都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4、環境衛生:貂場應建在遠離畜牧場及養禽場的地方,以預防同源疾病的相互傳染。如果當地發生過禽、畜傳染病,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滅菌處理,符合衛生防疫要求,方可在此建場。貂場還應與居民區保持一定距離,防止人、畜活動傳染疫病。貂場的環境需要僻靜,因此,不宜在車輛繁多的交通要道和工廠、礦區附近修建。
5、土地條件:貂場的土地面積應寬敞開闊,要同本場水貂生產的發展規劃相適應。但是,應盡量避免與農作物爭地,盡量利用貧瘠土地或閑散地修建貂場。
三、棚舍搭建
棚舍是供水貂防寒、避暑的設備,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規格一般為長25~50米,寬3.5~4米,棚檐高為1.1~1.2米。有的增加單棟棚舍跨度(8米左右),兩邊養種貂,中間養皮貂,可提高單棟棚舍的利用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毛皮質量。
籠舍是水貂活動,采食、排泄和繁殖的場所。籠是鐵絲網編制的,小室多用1.5~2厘米木板制成,其規格有多種。
單層籠舍:籠欄為70×30×40立方厘米(長×寬×高)。小室為30×30×30立方厘米或45×35×45立方厘米。雙層籠舍:下層為種貂,上層為皮貂或幼貂。種貂籠為65×60×45立方厘米,小室為45×40×40立方厘米,皮貂籠舍為50×45×40立方厘米,小室56×30×23立方厘米,一個小室連成兩間。
四、飼養管理
1、仔貂養育。仔貂出生,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原來通過胎盤進行氣體交換、攝取養料和排出廢物,轉變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出生后仔貂直接與外界環境接觸。由于機體發育不完善,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很容易死亡。
2、配種期。配種前準備配種期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生殖器官的正常發育,調整適宜體況,保證水貂適時進入配種期。為飼養管理方便,通常又將水貂準備配種期分為前期(9-10月)、中期(11-12月)和后期(1-2月)。配種期由于受性活動的影響,水貂食欲有所減退,特別是配種能力強的公貂。因此要加強飼養,供給新鮮、優質、營養豐富、適口性強和易于消化的日糧。以保證公貂有旺盛持久的配種能力和良好的***品質。配種結束后,公貂體況普遍下降,為使其盡快恢復,飼養標準不宜馬上降低,應采用妊娠母貂或配種后期公貂的飼養標準,經15-20天待公貂體況有所恢復后,再轉入維持期飼養。同時應將公貂集中起來遠離母貂,以減少對母貂的干擾。另外,淘汰配種能力差,***品質不良,失去種用價值的公貂。
3.妊娠期。妊娠期是水貂生產的關鍵時期。此期母貂新陳代謝十分旺盛,對飼料和營養物質的需求比其他任何時期都嚴格。因為水貂除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和換毛外,還要為胎兒生長發育提供營養,為產后泌乳貯備營養。
4.產仔哺乳期。此期飼養管理好壞直接影響到母貂泌乳力。持續泌乳時間和仔貂成活率。
5、冬毛生長期。此期水貂新陳代謝的水平也較高,因為,水貂除了為越冬貯存體脂和體蛋白外,還要生長厚密的冬毛。毛絨是蛋白角化的產物,故對蛋白質、脂肪和某些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需要,是很迫切的。所以為了生產優質毛皮,日糧中可消化蛋白質應達到30-35克、代謝能250-300千卡。動物性飼料在50%-70%,主要由魚、動物內臟、血液、魚粉、兔禽下雜等組成。日糧總量350-400克。
五、預防疾病
一般在幼貂生長發育快的時期(7~8月),氣溫高,空氣濕度大,飼料易變質,貂極易患消化道疾病。應將新鮮的馬齒莧、敗漿草、車前子、紫花地丁、蒲公英等中草藥加入飼料中喂給。這樣既可降低飼料成本,又可防暑和預防腸炎、痢疾等消化道傳染性疾病。在6~7月就要接種犬瘟熱、副傷寒和巴氏桿菌等疫苗,防止發生傳染病。
六、成熟取皮
水貂換毛后即可宰殺取皮。
取皮時成熟一只取一只,決不可成批一次性取皮。
宰殺時要注意皮毛的完整,切不可把毛皮割破,否則就會降低毛皮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