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的今天(1991年12月26日),超級大國蘇聯宣布解體,解體成15個獨立的國家。當年發生了什么?蘇聯是如何“聯”在一起,又是怎樣“解”散的呢?
蘇聯誕生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一個由1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國家,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
蘇聯是在沙俄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以民族為特征聯邦制國家。因而,蘇聯民族問題由來已久。從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稱沙皇建立沙皇俄國開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長達370多年中,沙俄先后擴張占領了外高加索、中亞、西伯利亞和遠東(含侵占中國的150多萬平方公里)等地,使其版圖擴張了8倍,征服的民族達120多個。
1917年3月,俄羅斯帝國爆發二月革命,導致沙皇下臺,俄羅斯帝國解體。出現了由市民階級組織的臨時***和工人士兵代表的蘇維埃(俄語意為“代表會議”)并存的局面。最后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布爾什維克)聯合其它左翼政黨在圣彼得堡發動起義,于1917年11月7日從臨時***手中奪取政權,史稱十月革命。革命后改國名為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1922年12月30日晚,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首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宣告成立。
解體前的蘇聯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亞美尼亞、摩爾多瓦(舊稱摩爾達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15個加盟共和國,巴什基爾、布里亞特等20個自治共和國,8個自治州,10個自治區和129個邊疆區或州。國土面積2240.2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解體過程在勃列日涅夫上臺后大量提拔親信,蘇聯政壇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為核心的特權階層。貪污、盜竊和將國家財產據為己有的現象非常普遍,行賄成風,生產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后半部分,被稱為蘇聯的"停滯期"和"僵化期"。此時,蘇聯的特權階層羽翼豐滿。
據俄羅斯專家估計,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特權階層發展到50萬人-70萬人,加上他們的親屬,共有300萬人之多,約占全國人口的1.5%。蘇聯的特權階層早已將大量國家財富占為己有。***的盛行不僅給國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對蘇共黨風以及社會風氣也產生了極大影響。此時,蘇聯已經積重難返。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試圖扭轉這種停滯僵化的局面,進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為了緩解經濟困難,首先進行經濟改革。但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觀決策和相應的配套措施;加上戈爾巴喬夫仍沒有放棄蘇聯的傳統做法,繼續優先發展重工業,致使經濟不斷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繼續下降。同時引發了蘇聯的特權階層強烈不滿和社會動蕩。
在經濟改革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的情況下,1988年起,戈爾巴喬夫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領域,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削弱和放棄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反對派趁勢崛起,致使社會動蕩日益加劇。
在蘇聯解體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獨立,其他共和國也紛紛加以仿效,先后發表了宣布恢復或收復***的聲明,并開始制訂實現獨立的步驟和措施。
1991年3月27日,戈爾巴喬夫在全蘇進行了是否繼續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蘇聯公民贊同保留聯盟,但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亞美尼亞、格魯吉亞、摩爾多瓦***了公投。然而,蘇聯的解體與否,只取決于蘇聯的權力階層的決策。戈爾巴喬夫并沒有利用公投帶來的輿論優勢***分裂勢力,葉利欽等支持分裂的蘇聯高官們在政治斗爭中獲得優勢,導致蘇聯局勢的急劇轉折。
1991年6月12日,俄羅斯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全民性和有競爭的總統選舉,有數名競選者參加大選。在經過幾十天的激烈選戰和宣傳活動之后最終葉利欽高票當選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葉利欽指責戈爾巴喬夫
1991年8月23日。蘇聯***陸續同意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烏克蘭甚至白俄羅斯的獨立,戈爾巴喬夫希望建立經濟聯合體,經過和葉利欽聯系溝通,制定了經濟聯合體的新協議,可葉利欽已經暗地獨自制定好白拉維拉協議,即后來的獨聯體協議了。1991年12月8日,葉利欽在自己位于白俄羅斯森林的別墅中秘密會見了白俄與烏克蘭首腦,簽訂獨聯體協議,徹底擊潰了蘇聯***的新協議,最終導致舊有制度從根本上無法運作。
獨聯體簽約
在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通過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其中宣稱,"蘇聯作為國際法的一個主體和一種地緣政治現實已不復存在。除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外的其他蘇聯加盟國紛紛響應,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
1991年12月21日,11個共和國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簽字加盟了獨聯體,蘇聯徹底被宣判死刑。
正式解體1991年12月23日,葉利欽來到克里姆林宮,同戈爾巴喬夫進行了8小時的會談,要他交出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權、發射2.7萬個核彈頭的"核按鈕"、克里姆林宮總統府等。戈爾巴喬夫還把一批珍貴的檔案材料交給了葉利欽。葉利欽保證戈爾巴喬夫辭職后享有包括國家別墅、汽車、警衛人員在內的優厚待遇。1991年12月24日,戈爾巴喬夫同他的工作人員,包括雅科夫列夫、謝瓦爾德納澤等人舉行了告別會,大家依依惜別。
戈爾巴喬夫簽字辭去蘇聯總統職務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簽署了他的最后一道總統令:辭去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職務,將武裝部隊和"核按鈕"的控制權移交給葉利欽。晚上19時,戈爾巴喬夫在總統辦公室,面對著攝像機、向全國和全世界發表了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的講話。
19時20分,戈爾巴喬夫把"核按鈕"通過"獨聯體"武裝力量臨時總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給了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9時38分,克里姆林宮上空印有鐮刀和鐵錘圖案的蘇聯國旗降下,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升上了旗桿。
蘇聯國旗被降下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后一次會議,以履行蘇聯終止存在的法律手續。不足百人的會場十分冷清,主席臺上只有共和國院主席阿利姆扎諾夫一人就座。慣用的電子表決器也不用開動,連到會人數的***亦未進行。大會代表以表決方式通過解體宣言。
自此,超級大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在世界上消失,解體成15個獨立的國家。
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獨立時間如下:1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2格魯吉亞:1991年4月9日
3愛沙尼亞:1991年8月20日
4拉脫維亞:1991年8月21日
5亞美尼亞:1991年8月23日
6烏克蘭:1991年8月24日
7白俄羅斯:1991年8月25日
8摩爾多瓦:1991年8月27日
9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10烏茲別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11吉爾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12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
13土庫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14哈薩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15俄羅斯:1991年12月25日宣布國名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俄羅斯聯邦”(1990年6月宣布收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翟恒水)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