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看到兵字,腦海中可能就會浮現一身戎裝的戰士,或會立即想士兵、兵馬俑、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等詞句。
秀才遇到兵
其實,兵的意思可比這個豐富多了。
請看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下半部分,對,左右相對的部分,像什么,叉?爪子?別逗了,那是我們人的左右手。有人說,我們人類不是五根手指嗎?我問你,都給你畫出來,那么多筆畫,你不眼暈啊?或者可以理解為借位。請看——
那兩只手上面的部分呢,折斷的箭?腦洞忒大了一點吧?那是~斧頭!不像?別較真了,給你一把斧頭,你給畫上去,那樣的話,寫個字要費半天勁呢不是?(這一部分是個斤字,“斧斤以時入山林”的“斧斤”是個同義復詞,斧就是斧,斤也是斧,斧斤還是斧)
想一想,一個人雙手拿著斧頭,他是干啥的呢?有人說劈柴的啊,嗯,這個,這個,也沒毛病哈……算了,告訴你,他是手持戰斧作戰的。那兵的本義出來了:雙手持斧。(《說文》,兵,械也)按照“雙手持斧”這一字形結構,可以有多種理解:側重“斧”,意義是“械”、“武器”,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厲兵秣馬(磨好兵器,喂飽戰馬);側重“雙手持斧的人”,意義是“士兵”(個體)、“軍隊”(群體),如兵強馬壯、調兵遣將;側重“雙手持斧的行為”,意義則是“砍”、“擊殺”、“軍事”、“戰爭”,如兵貴神速、兵不厭詐、兵法。
與“兵”(軍事、戰爭、軍隊)有關的卦是“師”卦。六十四卦中,師卦排名第七位。上坤下坎,地水師。卦辭:師,貞,丈人吉,無咎。
卦辭啟發我們,軍事戰爭要有正當性,不能發動不義之戰,同時軍事統帥得要是善戰但不好戰的“丈人”,如此無論勝敗才會無咎、沒毛病。
彖辭:師,眾也。貞,正也。人以眾正,可以王矣。“師”卦的彖辭啟發我們,為了和平和正義而戰,為止戰而戰,才是王道,否則就是霸道。
詩詞賞析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這是辛棄疾寄好友陳亮(陳同甫)的一首詞,詞中回顧了他當年在山東和耿京一起領導義軍抗擊金兵的情形,描繪了義軍雄壯的軍容和英勇戰斗的場面,也表現了作者不能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的悲憤心情。
這首詞氣勢磅礴,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壯志豪情,能夠代表作者的豪放風格。
詞中的“沙場秋點兵”即在沙場檢閱軍隊,不能理解為點士兵的數。“1、2、3……,好,你們幾個背上***包跟我上”,千萬不能這樣理解。而點將則是主帥對將官點名分配任務。
好的,這次就聊到這,愿大家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