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去了一趟歐洲,壓軸戲在波蘭首都華沙皇家城堡的一場演講。
這是他最近距離對普京發的警告,向俄羅斯喊話,說普京休想在北約的土地上移動一寸,俄羅斯老百姓不必為戰爭背鍋。這是在俄羅斯高層和民眾之間搞離間。
講到最后,他收不住了,說“看在上帝的份上,這個人不能繼續掌權”(ForGod'ssake,thismancannotremaininpower.)。
這算是演講的***,又硬又剛地干涉別國內政,而且可以直接被西方媒體拿來用作標題的所謂“金句”。
講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話音剛落沒多久,白宮“回收”,澄清說拜登言論并不是要俄羅斯出現政權更迭或討論普京在俄羅斯國內的權力,而是指普京無權在鄰國行使權力。
但在波蘭的另一場合,拜登還煞有介事地對著媒體發表對普京的看法時,稱他是個“屠夫”。
這是拜登處心積慮的表演,還是更大行動的開始?
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以色列的時候也被問到這個問題,他回應說,“我們沒在俄羅斯或其他任何地方有政權更迭的策略,無論如何,這取決于該國人民,這取決于俄羅斯人民”。
白宮的“撤回”和布林肯的解釋,令人一頭霧水。
事實上,這是美方惡意利用話語權,制造效果后,又讓自己免責的陰暗操作。
他在全球直播的演講場合,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說一些給盟國聽眾打雞血的話,美國與普京死磕到底的印象和決心已經傳遞出去,傳播效果已經達到。
然后,再通過白宮收回,或其他官員把這件事輕描淡寫地圓過去。問題是,白宮收回的消息,能有多少人注意到?
廣東話講,又想威,又想戴頭盔。
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拜登的“普京不能繼續掌權”,那句蕩氣回腸的話。
拜登放狠話和白宮事后悄悄收回,兩者效果完全不一樣,也就是用一個相對隱秘的彌補動作來糾正他之前的口無遮攔。
最終效果肯定是豪言壯語影響力大很多。
但白宮為什么一定要收回呢?
拜登講話的身份是美國總統,北約領袖,他的這種表態,不只是空氣震動,是代表了某種政策宣誓,講完之后是要有后續行動跟上的,否則就是空頭支票,這對美國總統的信用來說是巨大殺傷。
天天圖口快,講狠話,后續沒有政策和行動支撐,長此以往,就是美版“狼來了”。
當年奧巴馬曾威脅如果敘利亞一旦使用化武,就是“越過紅線”,需要懲罰措施。
后來媒體報道到敘方越過紅線,各方等著美方動手的時候,奧巴馬卻騎虎難下,最終通過其他辦法把這件事抹過去了。
他嘗到了言而無信的苦果。
殷鑒不遠。
美國總統不是不能開空頭支票,但每開一次,就是對總統和白宮信用的折損,以后還有誰會把大統領的話當真?
口爽之后,白宮不得不緊急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