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全國二巡首演在海南省歌舞劇院拉開帷幕。記者李昊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3月4日消息(記者蘇靚)3月3日晚8點左右,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的二輪全國巡演在海南省歌舞劇院拉開帷幕,演職人員用舞蹈帶領觀眾在時空交錯中走進希孟的世界,感受宋代美學意境。
當晚7點半,在歌舞劇院的后臺,演員有條不紊地化妝、練功,而場外的觀眾已經開始排隊候場。觀眾大廳的《只此青綠》周邊產品柜臺排起長龍,人們蜂擁而至搶購保溫杯、香氛明信片、多層文件夾、筆記本、絲巾發帶、絲絨包等文創衍生品。
“太火爆了!我們每樣產品都準備了500件左右,很快就被搶購一空。”負責文創周邊銷售的工作人員說,開售沒一會兒,文創產品便所剩無幾。其中,印有《只此青綠》人物動漫的香氛明信片、貼紙、帆布袋最受歡迎。
《只此青綠》的火熱,不僅吸引本地觀眾,還有不少觀眾特意從外地趕來觀看巡演。在觀看2022年央視春晚后,王先生從云南昆明專程趕來海口觀看《只此青綠》首場演出,穿著漢服的他,在人群中格外顯眼。“除了海口站,我還買了杭州站的門票,《只此青綠》生動還原了宋風之雅,能讓我感受到中國傳統美學意趣。”王先生對記者說道。
巍巍青山,層巒疊嶂,舞者垂眸、凝視,神態中透著“心有丘壑、眼存山河”的氣韻,當“天旋地轉”,歷史的畫卷緩緩展開。時空交錯中,故宮研究員與天才畫家希孟對視,觀眾的思緒被牽引著走向另一方天地。動人心弦的舞姿、跌宕起伏的劇情、大氣磅礴的音樂,無不***著觀眾的感官,跟隨者展卷人的視角,觀眾在一場視覺盛宴中感受著宋風雅韻。
演出結束后,現場響起雷鳴般掌聲,久久不息,甚至有不少觀眾起身舉起手歡呼,高喊著演員的名字,為他們的精彩表演而喝彩。“太震撼了!當展卷人與希孟對視那刻,我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這場演出看得太過癮了!”海口市民陳媚激動地說,這場演出勾起了她對宋代歷史的興趣,回去后她會帶著孩子一起重溫宋代風華。
盡管演出結束,但觀眾熱情不減,有的觀眾在散場后趕到出口,期待得到演員的簽名。“這場演出的精彩難以忘懷,當演員謝幕時,全場都沸騰了!”來自杭州的觀眾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曾經學過舞蹈,平常喜歡觀看舞蹈劇,在央視春晚看到《只此青綠》后印象深刻,特意趕來海口觀看首演,希望能見到領舞孟慶旸,“她仿佛就是‘青綠’的化身。”
椰視頻|《只此青綠》舉行媒體見面會劇團主創分享創作故事
3月3日上午,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劇團舉行媒體見面會。《只此青綠》總編導周莉亞、韓真,執行導演劉鑫,希孟飾演者張翰、青綠飾演者孟慶旸、展卷人飾演者謝素豪向媒體分享《只此青綠》創作故事和感悟。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總編導韓真。記者李昊攝
點擊查看視頻
“《只此青綠》的編排靈感來源于曠世畫作《千里江山圖》,這里的‘江山’是我們心中對祖國山河壯麗的贊美。”韓真說,在創作過程中,所有主創人員都在舞蹈中傾注對祖國深沉的愛,舞臺上所呈現的美感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
《只此青綠》即將在瓊上演舞臺亮點搶先看
《只此青綠》的舞臺,一改以往方形臺的概念,以同心圓的巧妙設計,呈現了中國傳統“卷軸”的概念。舞臺設計采用地面轉臺和空中圓弧機械動作,創造出了“天旋達到3圈,地轉達到4圈,上下左右都可以移動”的舞美效果,呈現開卷與展卷的審美意趣。
演員在舞臺上排練。記者劉洋攝
“在3圈同心圓的鋁合金桁架上,由18臺電機帶動的3塊‘畫卷’弧形板可以自由滑行、升降起落。同時,空中裝置上還安裝了55盞電腦燈,加上裝置自重達3480公斤,需要12個電動葫蘆吊裝在劇場建筑頂部。”《只此青綠》舞臺監督李曉彬說。
《只此青綠》二輪全國巡演首演將在海口啟動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宣傳海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舞臺,青峰疊嶂,綠水隱現;舞者,絳唇高髻,利落甩袖……虎年春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重現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宋代美學,吸引了各界關注。《只此青綠》二輪全國巡演首演將于3月3日在海口啟動。
虎年春晚《只此青綠》刷屏!揭秘背后創作細節
《只此青綠》于2021年8月首演,由中國舞壇“雙子星”周莉亞、韓真擔任總編導。當時,編導韓真介紹,《只此青綠》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由北宋畫家王希孟在18歲時用半年時間畫成。不同于黑白色調的水墨畫,該畫因用石青石綠色的礦物質顏料繪成而得名,絢麗的青綠色調交織描繪著千里江山的錦繡恢弘。這也是《只此青綠》中“青綠”的來源。周莉亞、韓真介紹,整個舞蹈詩劇以“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等篇章為綱目,講述了一位故宮青年研究員“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視角,“窺”見畫家王希孟創作《千里江山圖》的故事。
來源:南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