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 母——小故事
有一個得了“肺癆病”的孕婦,因為身體虛弱,孩子剛生下來就暈過去了。當她蘇醒時孩子已經死了。連生兩胎,都是這樣。公婆和丈夫十分煩惱。
有一天,算命的瞎子從門前經過。婆婆叫瞎先生來給媳婦算算命,排一排八字。瞎子問算何事?婆婆就把媳婦連生三胎死孩的事說了。瞎子把生辰八字排了一下說:“你媳婦屬虎,戌時出生,出洞虎非常兇惡;頭胎兒屬羊、二胎兒屬狗、三胎兒屬豬。豬、狗、羊都是虎嘴里的食,被他媽媽吃掉了。”婆婆不信,說:“虎毒不吃兒,她怎么會吃親生兒呢?”瞎子說:“這是命中注定,無法挽救。”婆婆問道:“有辦法保住下一胎孩子嗎?”瞎子屈指又掐了一下說:“辦法倒有,就怕你們嫌麻煩!”婆婆說:“不瞞先生說,我家三房就守著一個兒子,三家香火一爐燒。只要生個活孩子,讓我們干什么都行。先生,你說吧。”瞎子說:“再生下胎兒時,瞞住孩子媽,抱著孩子向東跑,跑出一百里到東海邊,那里有一個海島,爬上海島就萬事大吉了。虎怕海水,下不得海,上不了島,吃不了孩兒,孩子就能保住性命了。”
老婆婆把瞎子說的話告訴老頭和兒子,他們心中都有了數。
沒到一年,媳婦又生孩子了。同以前一樣,孩子剛生下,母親就暈過去了。丈夫也顧不得照料妻子,抱起孩子就往東跑。可跑出十多里地孩子便死去了。一家人非常傷心:“怎樣才能把孩子養活呢?”
這天,瞎子又來算命。婆婆把孩子死去的情況告訴他。瞎子說:“跑慢啦,得跑得比虎快,使虎追不上孩子,孩子才能保住!”
又過了一年,媳婦又要生孩子。丈夫準備了一匹快馬,喂飽飲足。孩子剛落地,他就用紅被單包好,跳上馬重打三鞭,快馬如流星一般往東跑去。跑了一百里地,到了東海邊,他又跳上一只快船,劃到海島住了下來。
孩子的母親暈過去一個多時辰才蘇醒過來。不見孩子,急得直哭。
五天過后,丈夫從海島上回來說:“爬上海島只三天,孩子又死了。”一家人傷心極了。老夫妻倆和兒子商量,要把媳婦休掉,再娶一個能養活孩子的。媳婦聞聽,傷心地哭起來。
這時,有個醫生從門口經過,他走進屋問道:“你們有什么為難的事啊?”
媳婦就把經過情況告訴了醫生。
醫生看她面色灰沉鐵青,斷定她有病,就說:“我自有辦法,叫你生個活孩子。”
公婆和丈夫都不相信。
醫生說:“瞎子算命是瞎說,信他干什么?你媳婦不是命硬,是有病。肺臟有邪,氣力不足,加上生產使力過猛,生下胎兒不能長壽。肝臟缺血,供血不足,使產婦暈倒。我教你們認識一種草藥,讓她連續吃三個月,一年后保她能生下來個活孩子。”
在醫生的勸說下,公婆把媳婦收留下來,講定如果再生死孩子,便休她。
從此丈夫每天按醫生教的上山挖藥,煎湯給媳婦喝。喝了三個月,媳婦果然懷孕,十月臨盆,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大人沒有發暈,小孩平安無事,一家人高興得簡直閉不上嘴。孩子過了一百天,他們買了許多禮物,敲鑼打鼓,到醫生家道謝。
醫生高興地問道:
我的草藥靈不靈?”
靈,真靈!”丈夫問醫生:“這種草藥叫什么名字?”
“它是野草,沒有名字。”
“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
“好!”醫生想了想,問道:“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
“我的孩子名叫‘寶貝’,母親又安全,就起名叫‘貝母’吧!”
“好一個響亮的名字!對,就叫它‘貝母’。”
“貝母”的名字就這樣留傳下來了。
川貝母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干燥鱗莖。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主產于四川、青海、甘肅、云南、***。氣微,味微苦。以整齊、色白、粉性足者為佳。生用。
藥性:
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效: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
應用:
1.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
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肺化痰,又味甘質潤而潤肺止咳,尤宜于內傷久咳,燥痰、多痰之證。
2.瘰疬,瘡毒,乳癰,肺癰
本品苦微寒,有清熱化痰,散結消癰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粉沖服,1次1~2g。
使用注意: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四種貝母的區別
川貝母
川貝母
來源:百合科植物卷葉、烏花、棱砂川貝母的鱗莖。其性味苦、甘,微寒。
功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熱燥咳,痰黃咳喘,陰虛勞嗽,咳痰帶血等。
浙貝母
浙貝母
來源: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其性味苦,寒。
功能:清熱化痰,散結解毒。主治風熱、燥熱、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疬瘡毒等。
平貝母
平貝母
來源:百合科植物平貝母的干燥鱗莖。性味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適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咳痰帶血。
土貝母
土貝母
來源:葫蘆科植物假貝母的塊莖。其性味苦、涼。
功能:能解毒散結,消除癰腫。主治乳癰,瘰疬痰核,瘡瘍腫毒及蛇蟲咬傷等,近年用于治療腫瘤。
川貝母長于清熱潤肺;浙貝母長于宣肺清熱;平貝母長于清熱化痰;土貝母長于散結消腫。
下期分享的中藥,有知道的可以在下面留言哦!如果你想了解哪味中藥的話,歡迎關注我,給我留言,你來說、我來寫。
歡迎大家轉發點贊,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每天分享中醫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