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于2022年3月8日《解放日報》第9版“思想周刊”
在打造人民城市建設上海樣本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個體與群體、硬實力與軟實力、價值牽引與實踐推進的關系,深入理解理念內涵,優化完善實施路徑,加快建設屬于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
第一,把握好個體與群體的辯證統一關系。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體現了人民是歷史創造者這一根本觀點。
在理論完善和實踐探索過程中,需要在個體與整體之間進一步考慮多元社會群體特征。把握好個體與群體的辯證統一關系,統籌好局部與整體、多元社會群體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尋找和實現全社會意愿的最大公約數。
比如,上海正經歷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型,人才成為這座城市最重要的資源和面向未來發展的原動力。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需要推動形成一批有針對性的新策略,做到分類精準施策,激發更多人的創新創造潛能。
第二,把握好硬實力和軟實力的互動并進關系。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局限于體現硬實力的物質基礎方面,還體現在高標準、高品質的生活環境、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和城市文化等軟實力方面。
一方面,要發揮硬實力的“基石”作用。聚焦落實國家戰略任務,不斷強化城市核心功能,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要發揮軟實力的“加速器”作用。城市精神品格的彰顯關鍵在人。每個人的言行,都是城市精神品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注腳。
新形勢下,打造“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15分鐘社區生活圈和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等,也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工程。
要進一步發揮硬實力與軟實力的互動并進作用,讓硬實力更加體現剛性支配、軟實力更加聚焦柔性影響,以硬實力促進軟實力,以軟實力提升硬實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把握好價值牽引與實踐推進的知行統一關系。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正是發端于馬克思主義城市思想的中國化實踐,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踐經驗的邏輯升華與理論結晶。
真理只有在指導實踐過程中才能充分展現力量,也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創新發展。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為價值牽引,打造人民城市建設的上海樣本,要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在實踐中發展真理,注重經驗總結,形成示范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