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第五爻也是陽爻,故題“九五”。文王所系爻辭為“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華”,古“花”字。
柔嫩生于下為稊,柔嫩生于上為花。
九五體兌互乾,乾木老枯,兌陰柔生于上,故曰“枯楊生華”。
“老婦”謂上六,上六陰爻,乃坤陰入乾上,坤為老婦。“士夫”,成年男子。兌伏艮為少男,故曰“士夫”。九五為上六所乘,老婦居士夫之上,故曰“老婦得其士夫”。
九五陽爻居剛,位尊而得中,無應于九二,而比上六,使“老婦得其士夫”,猶“枯楊生華”,雖不無可喜,但終無益于枯。
兌為悅,當傾頹之時未遭橈曲而尚能“生華”,故曰“無咎”;處優尊之位不能救危而徒為“士夫”,所以“無譽”。
無咎無譽者,無為之君得過且過,猶漢惠帝之蕭規曹守。
《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亦”,又。“丑”,羞愧,恥辱。
行(陽居剛位)同于三而無三之患,位尊于二而無二之功,處“棟橈”之世,而“無咎無譽”,忝居其位,庸碌無能可知,豈能久長!
養尊處優,不思固本,惟逐其末,“枯楊生華”,也止曇花一現,旋即衰落。“老婦士夫”,又應愧怍。
爻辭言“老婦得其士夫”,不云“士夫得其老婦”,因九五上比,上六下乘,九五無能無為之君明矣。
《周易折中》集項安世之說曰:“二五皆無正應,而過以與陰者也。二所與者初,初,本也,故為‘稊’。稊者,木根新生之芽也,過而復芽,故有往亨之理。五所與者上,上,末也,故為‘華’。木已過而生華,故無久生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