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與分類評價相關度高更考驗合規風控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壓實證券公司內控合規主體責任,集中使用有限的監管資源,提高機構監管有效性,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證監會公布了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以下簡稱“白名單”)。“白名單”當中有29家券商,這些券商可申請創新試點類業務,相關業務可走簡化流程等等。
對于此次證監會發布“白名單”的影響,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白名單’是監管機構對券商的一種新激勵機制。之前已有評級和業務分類,這次通過‘白名單’制度,可以將之前的各種業內約束激勵機制統一起來,進一步完善對券商行業的治理,有助于資本市場環境進一步改善。”
21家上市券商進入首批“白名單”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首批“白名單”的29家券商,有21家上市券商,占比超七成。頭部券商中(2020年凈利潤排名前十名),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申萬宏源、中國銀河、中金公司入選,上述券商去年的凈利潤均超過70億元,營業收入均超過200億元。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能夠進入‘白名單’的券商大多數都是頭部券商,主要是因為若是想要進入‘白名單’在凈資產等各個方面都會有一定的要求,頭部券商更容易達到。進入到‘白名單’后,將更利于頭部券商開展各項業務。”
當然“白名單”中,不僅僅都被上市券商包攬,同時還包括北京高華、華鑫證券、瑞銀證券等。
“證券公司‘白名單’的設置,與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關于‘放松管制和加強監管的關系’的論述相呼應,體現了證監會‘不干預’的理念,有利于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扶優限劣,為優質證券公司創新發展打開空間。”中信建投非銀金融團隊進一步解釋道。
同時,本次“白名單”中的券商與分類評價也有一定的關聯。從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來看,2020年共有15家券商評級躋身AA,而本次“白名單”中,除了海通證券其余14家全部入選。在入選的券商中,除南京證券、西南證券、中航證券的評級為BBB外,其余券商的評級均為A。
華西證券總裁助理、研究所所長魏濤表示:“‘白名單’與分類評價相關度較高,但又有差異,‘白名單’更注重公司治理與合規風控,同時更加及時反映風險事件。”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表示:“‘白名單’出臺,合規風控成核心競爭力。進入‘白名單’的券商,將會在業務流程、監督管理方面獲得諸多便利,將降低證券公司報送成本,提高與監管機構溝通效能,促進行業機構更好發展。”
“白名單”有助于改善券業競爭環境
“在經紀、投行等傳統業務上,行業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為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券商逐漸發力衍生品、基金投顧等創新業務,而‘創新試點業務的公司須從白名單中產生’將使得非‘白名單’券商的創新業務發展受到掣肘,有可能在行業競爭中處于落后地位。‘白名單’是基于公司治理、合規風控有效性評價產生,預計對券商加強公司治理、落實合規風控主體責任、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倒逼證券行業整體健康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劉欣琦進一步解釋道。
其實,沒有上榜的券商也不必氣餒,上榜的券商也需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合規風控情況。本次證監會發布的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并不是按季度、年度更新,而是按月更新。證監會表示,后續,證監會將根據證券公司合規風控情況對“白名單”持續動態調整,逐月在證監會官網機構部欄目下公布名單,將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納入,不符合條件的公司及時調出。
同時,為切實增加“白名單”公司的獲得感,證監會將在總結評估監管意見書實行“白名單”管理的基礎上,逐步將更多的監管事項納入“白名單”管理,將有限的監管資源集中到重點領域,進一步提升監管有效性,切實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鄭磊博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優勝劣汰的管理機制,‘白名單’券商可以優先從事創新業務,對于中小券商也是利好,提供了更多新業務的機會,改善了行業競爭環境,促使券商更加注重風控合規能力建設。”
從投資方面來看,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資券商板塊要配置行業龍頭,行業龍頭會享受一定的龍頭溢價。從牌照方面來看,頭部券商一般都是全牌照,未來在打造航母級券商的背景下,頭部券商也將會是重點支持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