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臺:
讀了這些句子,我發現這都是本單元課文中描寫動物的明貶實褒句子,學習這樣描寫動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寫出來的文章更加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識字加油站:
桿——肝(肝臟)——稈(麥稈)
消——俏(俏麗)——峭(陡峭)
捕——哺(哺育)——浦(黃浦江)
輪——淪(淪落)——掄(輪拳)
換——渙(渙散)——煥(煥發)
駿——俊(英俊)——峻(嚴峻)
我知道了這是形近字,我們可以通過換偏旁的***記住這些字。
詞句段運用:
一、你知道下面這些詞語分別說的是哪一類人嗎?選一兩個說一說。
千里馬老黃牛百靈鳥領頭羊小蜜蜂
紙老虎變色龍鐵公雞應聲蟲哈巴狗
“千里馬”比喻有才干的人。
“老黃牛”比喻老實肯干的人。
“百靈鳥”聲音好聽、嗓子清脆、唱歌好聽的人。
“領頭羊”比喻做事走在最前面的那個。
“小蜜蜂”比喻勤勞的人。
“紙老虎”外強中干的人。
“變色龍”在生活中善于變化和偽裝的人。
“鐵公雞”那些小氣吝嗇貪婪的人。
“應聲蟲”缺乏主見、隨聲附和的人。
“哈巴狗”沒有骨氣、搖尾乞憐的人。
二、體會下面句子中冒號的用法,從短語中選一個,仿照著寫一段話。
1、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仲出來讓你給它抓癢。
2、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到它身邊來。
3、后來我看到鵝果然能看守門戶: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
讀了這些句子,我們知道了這三段話都是舉事例寫一個動物的特點的,前半句是動物的特點,后面用冒號,緊接著舉事例說明這一特點。
示例:
(1)愛臭美的小狗:每天早晨會蹲在鏡子前照著鏡子抓抓耳,撓撓腮,好像在看自己樣子漂不漂亮,有時把奶奶的小花手絹頂在頭上跑來跑去的玩。
(2)粗心的小杰:不是忘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是把鑰匙扔在家里。
(3)熱心腸的老奶奶:她總是閑不住,今天幫東家看個孩子,明天幫西家買個菜,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
三、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們讀了這三個句子,知道了這個題目的要求是讓我們體會語氣詞在句子中的表達效果。
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連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紙上!它板正的姿勢啦,步態啦,和別的公鵝攀談時的腔調啦,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答案:
第一個句子如果去掉這三個語氣詞,就帶有責備的意味了,感覺說話不夠親切,表達不出對小貓的喜愛之情。
第二個句子如果去掉語氣詞“啊”,就不能表現出作者對小貓的親近、喜愛之情。
第三個句子如果去掉語氣詞“啦”,表達的效果就是嚴肅、認真的,不能表現出作者對白鵝的親近、喜愛之情。
書寫提示:
讀了題目要求,我知道了這個題目的要求是寫字時要注意: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兩邊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日積月累: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作者介紹:
羅隱(833年~909年),字昭諫,杭州新城人,晚唐詩人。著有《讒書》及《太平兩同書》等,思想屬于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興發展的產物。
詩意:
無論在平原還是在山尖,美麗的春光盡被蜜蜂占領。采集百花釀成了蜜以后,不知道為誰辛苦為誰甜?
賞析: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這首詩贊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對不勞而獲的人的痛恨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