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在50后60后人的口中,是很避諱的“敏感詞”。在70后人的眼中,離婚也絕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可到了80后,90后一代,離婚這件事兒,好像突然就變得隨意起來了。
從10年前的2010年開始,80后一代,90后一代陸續進入結婚高峰期。
與80后90后的結婚高峰期相伴隨的是,連續10年的離婚率快速上升。
到2020年末,全guo***結婚的人數才813萬人,領離婚證的人數就高達373萬,離婚人數占到結婚人數的45.9%。
統計表明,2020年,新結婚的人中95%是80后90后;而同年領離婚證的人中98%都是80后和90后。
80后90后離婚率達到45%以上,成因很復雜,但最重要的誘因只有四個:
第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過去不一樣了,人們對婚姻的依賴度越來越低。
第二,公民文化程度越來越高,思想加快解放,人們對“離婚”的寬容度越來越好。
第三,80后90后一代沒有經歷過什么苦日子,對生活中的難題和困難缺乏忍耐力。
第四,80后90后一代出生在思潮解放的年代,行為率性,不愿意委屈自己,更不愿“將就過日子”,喜歡“跟著感覺走”。
——————————————
50后60后婚姻的高度穩固,70后婚姻的相對穩固。
從50后到70后,創造了很多婚姻的范本,也創造了許多穿越時空的“愛情佳話”。
但是,反觀過去這幾代人的婚姻,他們有個鮮明的特質就是:不一定都能與喜歡的人結婚!
唯獨到了80后90后一代,因為其率性,因為其不愿意受任何束縛,所以,90%以上的80后90后都是“與自己喜歡的人”結的婚!
問題奇怪就奇怪在這個地方:
50后,60后,70后,不一定能與自己喜歡的人結婚,卻而能保障婚姻的長久。
80后,90后,基本都能與自己喜歡的人結婚,卻反而只能維持短暫的婚姻!
——其實,深度思考一下,就能發現“與喜歡的人結婚”這個看似合理事件背后的婚姻悖論邏輯。透過悖論邏輯,我們就可以看到,選擇與自己喜歡的人結婚,很可能是幼稚的選擇。
與喜歡的人結婚的弊端之一:強烈的占有感會讓雙方喘不過氣來
配偶的獨占性和今天社會的***性,是一對天然的矛盾。
男女雙方越喜歡對方,越想獨占對方,越想獨占對方,就越想方設法控制對方,就越容易捕風捉影懷疑對方。
但是,今天是一個倡導男女平等,倡導女人也要有事業的時代。
女人想要在職場出色,必須花枝招展,必須阿諛奉承,必須跪舔上司,必須逢場作戲。——但是,這一切,都是愛他的那個男人受不了的!
一個深***的男人最痛恨其他男人的目光在他的女人身上聚焦!
如果男人看到他深愛的女人打扮得xinggan妖嬈,圍著一群油膩男打轉,陪著其他男人喝酒唱歌,他的心臟會爆炸的!
但是,大多數男人對女人們在職場上的“風情萬種”真的是無能為力。試問,能用優厚的條件養著自己愛的女人,讓女人不用在職場拼打,讓女人安心做一份普通工作,甚至讓女人們在家做全職太太的男人,又有幾個呢?
——于是,問題來了,矛盾大了。男人們***越深,越對女人在外面的“表現”忌憚,越是忌憚,于是吹毛求疵,四處找茬,甚至變得不可理喻。雖然時候男人內心也很內疚,很糾結,但是男人控制不住對自己的猜忌,瞎想和負面情緒。
久而久之,女人們會發現,自己曾經深愛的男人變得自己都不認識了,變得歇斯底里,變得一點也不溫柔體貼,于是,在女人們看來,這份感情已經沒有堅守的必要了。
反正女人們每天在職場也接觸了大量優秀的男人,放棄現有的男人,也還有大把的男人可以成為自己的獵物——這個世界,并非誰離了誰就活不了。
于是,一次偶然的爭吵,引爆了男女雙方積壓很久的負面情緒,“離婚”二字沖口而出!“離婚就離婚”!同樣剛硬的回擊也沖口而出。第二天,民政局門口又多了一對離婚的夫妻!
與喜歡的人結婚的弊端之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不小心上賊船
正因為80后,90后一代的率性,不愿受束縛,所以,他們在很多事情上都會跟著感覺走。
他們考大學的時候,非得選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否則就提不上勁。
找工作的時候,非得選自己喜歡的崗位和行業,否則就會變成“摸魚者”。
談戀愛的時候,非得是看對眼兒,而且自己絕對喜歡的類型,否則一定不會進行下一步。
但是,年輕的80后90后忘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
喜歡和結婚過日子完全是兩碼事。
(1)談戀愛時,男人抽煙時一個帥氣的側臉,就可能撩撥到女孩兒的心弦。但在結婚過日子后,女孩兒恨不得把男人的嘴縫上,極度討厭房間里濃郁的煙味兒。
(2)談戀愛時,女人的纖纖玉手可能瞬間擊中男人的欲望點。結婚后,男人恨不得女人變成保姆,天天做飯洗碗,哪顧得上保護女人的“玉手”啊!
(3)談戀愛時,女人喜歡男人壞一點,痞一點,浪一點,霸氣一點。結婚后,女人恨不得男人天天回家圍著鍋邊轉,帶孩子,陪老婆,還把所有的錢都交給她管理。男人稍微在外面浪一點,女人就心煩。男人霸氣一點,女人嫌棄他大男子主義。
(4)談戀愛時,女人瘦削的身材總是更討喜。可結婚后,瘦女人體質更弱,不是這兒疼就是哪兒不舒服的,弄得男人煩不勝煩。男人想,哎,還是該找個微胖的妞,身體好,扛zao啊!
所有這些,都是戀愛和結婚的區別。
戀愛總是很簡單的,結婚后的生活呈現出的一定是復雜瑣碎。
那些因為率性在瞬間喜歡上的人,一旦面臨婚后的風雨和蹉跎,立馬就想換人了!
婚前越喜歡得死去活來,婚后越嫌棄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不小心上賊船的真實寫照。
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哇。
與喜歡的人結婚的弊端之三:陷入內心“魔障”,忽略門當戶對,最后自食其果
支撐婚姻持續走下去的,一定不是喜歡。——這個斷語很殘酷,但的確是千百年來已經驗證的真理。
當兩個青年男人互相喜歡,并擦出熾烈火花的時候,只不過是為了給荷爾蒙找一個合理的出口而已!
喜歡對方,除了釋放荷爾蒙,好像看不到其他深入持久的作用。
喜歡對婚姻的實質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喜歡是一種情感表達,而婚姻是一種生活狀態。
支撐婚姻長久維系的,依然是經濟基礎。空談喜歡的婚姻,根本無法長久。
因為今天網絡特別發達,信息也特別發達。這為青年人在浩如煙海的人群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個提供了很多便捷。
不夸張地說,一個青年男人,只要通過網絡瀏覽,他每天都可以同時喜歡上數十位不同類型的女人。同樣一個青年女人,她同樣可以每天同時喜歡上數十位不同類型的男人。
——這就說明,喜歡,其實是很容易辦到的。
但是,從這些喜歡的人中,選擇適合結婚的人,就是一個高難度的技術活兒了。
這個技術活兒的難度最高的地方,就是準確識別對方的家庭條件并與之匹配。
從古至今的事實證明,只有雙方家庭條件基本匹配的男女,結婚的概率最大,結婚后長時間維系婚姻的可能性最大。
(1)凡是那種不看家庭條件,單憑一個“喜歡”就結婚的男女,三年后離婚的概率高達70%!
一個家庭條件很好的女人,找了一個自己喜歡的男人,但是這個男人很窮,沒有房沒有車沒有穩定的工作。那這個女人嫁給了這個男人完全是自找苦吃,但是家庭條件本身很好的女人,根本就吃不了苦哇。于是,她和男人過上了顛沛流離的打工生活,***迅速消退,一年之后看見男人沒啥事業起色,就已經想閃人了。
上述情況,把男人和女人的角色互換后,結論同樣成立。
(2)凡是那種沖著對方家庭條件,以“對方喜歡”為掩護,想攀高枝的,三年后離婚率同樣高達70%!
比如,qiong家女想嫁入hao門,成功概率有幾何呢?
比如,窮小子即便是鳳凰男,被大家閨秀相中了,其幸福指數又有幾何呢?
諸如此類,從古至今都證明著一個真理:
要想婚姻和諧長久,必須門當戶對,或者說,必須門當戶對!
所以,80后,90后,以及即將大批走入婚姻殿堂的00后,10后們,科學而理性的擇偶觀應該遵循下述三個原則:
科學理性的擇偶原則之一:以喜歡為基礎,更要兼顧對方的其他素質
科學理性的擇偶原則之二:談感情以喜歡為主,談結婚首先看生活能力
科學理性的擇偶原則之三:與喜歡相比,門當戶對才能支撐婚姻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