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家里有了“響石”,那么好日子就來了。那么,想要搞明白這句話所表達的真正意思,就得先搞明白什么是“響石”?
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祖先就學會了如何利用石頭,為生存提供幫助。隨著人類文明不斷發展,就出現了一種古老的職業,這種手藝人被世人尊稱為石匠。所謂的石匠,就是通過靈巧的雙手,配合一些工具,把笨重的石頭打造成人們需要的物品。
比如門墩、牛馬槽、石磨、石碾為代表的生活生產用具。這些石器在古代乃至封建社會,在很長的歲月里為人們生活和生產提供服務,在人們的使用過程中,根據人們的使用頻率時常發出響聲。由于它們都是由石頭做的,因此就是所謂的“響石”。
那么,當這些時常發出響聲的石器,在特定的時代進入了家門,時常發出響聲。那么,對家里來說,也就象征窮走福氣存,好日子來了。
石門墩:石門墩又稱門座、門臺,是用于傳統建筑的大門底部,起到支撐門框,門軸作用的一個石器構件。開關門的時候,由于大門的重壓,時常會發出吱扭吱扭響聲,是名副其實的響石!通常是在建造房子大門,或者正房才用得到。在封建社會的普通人家,建造房屋時一般用木制門墩代替。家里進了石門墩,在封建社會說明家里要建新房了,手里有錢了,好日子也就來了。
牛馬槽:也就是以前喂牛養馬用到的食槽。這種用石頭鍛造出來的石槽,長度大概1.5~2米,深度大約30~50㎝,上百斤比較沉重,可以同時喂養兩頭牛或者兩匹馬,價格不便宜,在舊時一般人家也用不起。家里買牛馬槽,說明要養馬或者喂牛了,這在舊社會之前,可是邁向大戶人家的象征,象征著要發家了。
石磨:石磨是一種糧食加工機械,可以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石器機械。石磨通常由兩個圓石做成,磨是平面的兩層,兩層的接合處由石匠鍛造的紋理,糧食從上方的孔進入兩層中間,沿著紋理向外運移,在滾動過兩層面時被磨碎,形成粉末。比如以前的豆腐坊,就會用到石磨來磨豆子。后來有發明出運用水動力的石磨,這種石器,以前主要是磨坊用做生意來用,可想而知家里進磨,象征著財源滾滾來了。
石碾:石碾分上下兩部分,上面的叫碾砣,配合一個木棍子推拉,下面固定不動的叫大碾盤,都是用大石頭由石匠加工而成。碾盤和碾砣的接觸面上,鏨(zàn)有排列整齊的中間深兩邊淺的碾齒,而碾砣上鏨(zàn)有排列整齊的一邊深一邊淺的碾齒,人可以推動上面的碾砣,或者蒙著毛驢的眼讓其拉碾砣,圍著碾盤轉圈,用以磨碎糧食,比如把玉米碾成玉米糝,當然也可以把辣椒加工成辣椒醬等。這種石器,小時候在村里見過實物,只是沒有人用了,當時我們村三個,據村里老人講,每個小組幾十戶人家共用一個。可想而知,在封建社會,單獨一家人能夠買得起石碾,家世那是相當好了。
在以前這些石器運用的時代,可以說一個這樣的石制器具,從***起來的費用,根據復雜和難度價格不菲,特別是大型石器,普通人家根本獨享不起,都是大伙眾籌一起用。可想而知,家里能夠擁有這些“響石”,而且時常響起來,代表使用率很高,說明家里主家勤勞、人氣旺或者生意好,日子就會由窮變富,是發家致富的象征。
俗話說:“響石進了門,窮走福氣存”,這是古人根據當時的生活情況,以家里置辦當時代表財富的石造器具,象征著家里日子蒸蒸日上,越來越好,送窮納福!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以前的石造器具,逐漸被人們淘汰。比如以前建房子用到石門墩,有了鐵制替代品,牛馬槽也有各種替代品,石磨、石碾完全被現代化機器所代替。所以如今農村鍛造這種石器的石匠幾乎消失殆盡,石磨、石碾已成為村里的古董,“響石”漸漸成為了絕唱,沉寂了下來,算是退出了歷史舞臺。
如今雖然說時過境遷,家里沒有了“響石”,但是想要窮走福氣存,日子越過越好,蒸蒸日上,同樣需要我們繼承先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腳踏實地的努力奮斗,勤勞致富,才能達成所愿。
#煙火鄉村話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