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截圖
彩云網評特約評論員丁恒情
“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齊心協力把‘十四五’規劃編制好”……近日,***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用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特有的戰略模式。如果把經濟社會發展比作一次遠航,那么“一個五年接著一個五年”的計劃規劃就是指引方向的航標。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中國已連續編制實施了十三個五年計劃規劃,引領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著力提高“十四五”規劃的前瞻性,不僅是完成“十三五”收官與“十四五”起步無縫對接的現實要求,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強前瞻性思考,以戰略眼光審視大勢和大局,才能高水平編制好“十四五”規劃,讓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延伸到未來。
前瞻性的基礎是預見性。“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不難看出,“十四五”規劃的是五年,面向的卻是更長遠的百年。由五年面向百年,如何繼續保持發展的連續性和長遠性?這就需要未雨綢繆,系統謀劃,科學分析、冷靜研判、下好“先手棋”。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聚精會神走好腳下的路,未雨綢繆謀劃未來的路,不斷增強“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科學性、預見性。同時,要加強基層調研,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多聽取群眾的意見或建議,充分吸收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把規劃編制變成集思廣益、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
提高前瞻性需要把握針對性、有效性。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一方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另一方面,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這就需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要把發展機遇研判準,把困難挑戰分析透,把難點和復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種風險想得更深入一些,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準備,切實增強規劃編制的針對性、有效性。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著眼于未來5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把發展的眼光放得更遠,把奮斗的腳步踩得更實,我們必能齊心協力把“十四五”規劃編制好,引領中國號航船在更長遠的時段劈波斬浪、行穩致遠、贏得未來。
彩云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云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