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鬼神哭”,自從倉頡造字以后,世上就有了文字。而隨著文字的出現,也便出現了文字崇拜。因此,不僅文字的起源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而且文字本身也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力量,或者蘊含著命運的樞機,或者預示著神鬼的意志。于是,人們便解拆字形,來預測吉兇和決定宜忌趨避。這樣測字術就產生了。有人認為,漢字象形的根本和古人追求天人合一是測字來源的根本。同時,古人認為筆畫由心生成,一個人寫出的字,與本人的稟賦才情、性格和善惡,人的吉兇貴賤等命運,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測字算命”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而且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我們來看幾個經典的測字故事,感受一下傳統測字術的神奇。
1、傳說明成祖朱棣(dì)在當燕王時,有一次私訪,見一測字先生,他便隨意寫了一個“帛”字求測前程,不料先生見字大驚,以頭伏地,連稱“死罪”,朱棣不解,請道其詳。先生俯首而言:“此字‘皇’頭‘帝’足,定做非常之人。”
算命先生
2、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眼看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憂心如焚,寢食不安。一天他微服出行,只見街上圍著一大堆人,原來是一位號稱"活神仙"的先生正在拆字算命,崇禎圣心一動,也想來拆個字,預卜一下國運。
崇禎寫了一個"友"字叫他來拆。先生看了一看,皺著眉頭說:"客官你可不要見怪。這個'友'字很不好啊,它乃是'反'字的出頭。您看,現在李闖王已攻進洛陽,這不是意味著造反者已經出了頭嗎?"
崇禎皇帝聽后十分不樂,但還是強自鎮靜,當下說道:"這不怪你,原來是我自己搞錯了。實際上我想拆的字不是朋友的'友'字,而是有無的'有'字,你不妨再替我拆拆看,吉兇到底如何?"
那先生想了一想,眉頭皺得更加緊了,對他說:"哎呀!更為不妙啊!把這個'有'字拆開來看時,它是由'ナ'和'月'拼起來,這不明明是'大明'的天下已經去掉一半了嗎?"
崇禎這下子可真嚇壞了,原來他想討個吉利的口彩,不料天不從人愿,反使他的心頭更加蒙上了一層倒霉的陰影。但是他還不肯認輸,說道:"先生莫見怪,我今天有點心不在焉,連續講錯了兩次,實際上,我想要你測的是酉時的'酉'字,你再替我講一講吧。"
算命先生
拆字先生聽了,神色緊張地向他附耳低語:"哎呀!不得了啊!'酉'字是把'尊'字去掉首尾而成的。'至尊'(對皇帝的稱呼)都說不定會去頭去腳呢!你可不能隨便亂說啊,否則是有滅門之禍的。"崇禎一聽,面孔頓時發白。回到宮里,立刻下令捉拿這位拆字先生,不料此人早已逃之夭夭了。是年,崇禎皇帝在景山上吊自盡。
3、二月河所著《乾隆大帝》中曾寫到紀曉嵐遭貶后測字的情節:
紀昀問道:“拆字可是應響靈驗的么?”先生熟視紀昀良久,笑道:“相公識窮天下,不知六書之學?六書之學妙于會意,哪個字沒有‘數’?秉心誠意,合三體、合六體其應如響!小篆變于李斯,說文防于許慎,開后人離合相字之學,難道只是用來玩味取樂的?如相信不及,只好請大人另覓高明了。”紀昀忙道:“不不,豈敢呢!我與先生近在彌密,一向疏于照應,聽先生方才清教,原是位飽學之士,臨時來抱佛腳,心里很慚愧的——請教先生尊姓大名?”
“不敢,姓董,名超。”
“學生孟浪,就請用尊姓尊諱卜學生吉兇。”說罷提筆在紙上端楷寫出來。只心中余驚未息,手發抖,筆畫有點不穩。
董超取過那張紙仔細審量,許久,一笑說道:“紀大人放心,于您性命決無妨礙。這個‘超’字,是‘召走’合體,‘董’字是‘千里草’,您要遠戍了——‘召字’無言字旁,必是口傳詔諭,現在正‘走’,還沒有傳到府上。謫戍應在千里之外,草茂之地無疑。”
紀曉嵐
千里之外草茂之地,可說黑龍江,可說溫都爾汗草原,也可說云貴煙瘴之地。紀昀呆了一呆,又提筆寫了一個字遞上去,說道:“還請再加詳斷。”
“嗯,‘名’字,”董超看著沉吟良久,說道,“此字下為一‘口’,上為‘外’字偏旁,大人遠戍戍所,當是口外,曰夕為西,必是西域。”
“是見高明——還要問,我能不能再回來?”
董超又看那字,說道:“以‘名’字形狀,與‘君’字仿佛,和‘召’字也形類,將來一定要賜還的。”
“能測測是哪年回來么?”
“‘口’字是‘四’字缺筆,大約不足四年您就能蒙恩歸來。”董超皺眉說道。
……果不其然,后來紀昀的遭遇正如董超所說,可謂神乎!
測字
4、兩宋之交的謝石以相字為業,言人禍福,無不奇中。一日,宋高宗微服私訪謝石,以杖在土上寫了個"一"字,石略思之,說土上加一畫,乃王字,必非庶人。疑惑之際,帝又寫了個"問(繁體為“問”)"字,令其相之,筆體兩側俱斜而飄飛。石大驚失色曰:左看是君字,右看是君字,必是主上,遂下拜。帝曰:毋多言,石俯伏謝恩。即召回宮。
次日又書一"春"字,命相之。石奏曰:秦頭太重,壓日無光,帝默然。此秦暗指秦檜。后有一道士聽說,也寫一"問"字求占。謝石道:"門雖大,只一口"。道士十分驚奇。原來,道士所居道觀,雖然有幾個童仆,但全觀道士只有他一人。道士又書一"器"字求占,謝石道:"人口空多,皆在戶外",寓諸童仆不在道籍之意,道士于是十分佩服。
5、清末有個測字先生,別號“大不同”。一天某尼姑以“青”字求測終身。大不同審視一會兒這個“青”,開言道:“清不清,靜不靜,出家非宜,擇人而嫁,可望生育”。人奇而詢之:尼姑測終身,可知其塵念不絕,六根不凈,有婚嫁之心不難斷出,可何能斷出生育?先生解道:“‘青’之上似‘生’之形,下為‘育’字之底,故而斷出。”
尼姑測終身
某人寫了一個“茆”(máo陽平)字問婚姻。先生言“婚事易成,女雖為妓,而可為善,可娶”。
求測者道:“先生神人。我果與一美妓交深,其愿從良而嫁,我亦甘心愿娶。敢問先生字理?”先生解到:“觀字可知其為殘花敗柳,是***無疑,而字之末筆從節,知其尚可為善。故而言之。”
6、兩位讀書人一起去算命。其中一位先寫了一個“串”字給測字先生看。測字先生認為“串”可以分解為兩個“中”字,這一年他一定能夠高“中”兩次。這時另一位讀書人也想得到幾句恭維,也寫了同樣一“串”字。不料測字先生板起面孔說:“閣下不但不能高中,反且即將災禍臨頭。”那人詢問原因,測字先生回答道:“剛才那位先生是無意中寫的‘串’字,閣下則是故意書寫的。故意,就是‘有心’。‘串’下有‘心’,成了‘患’字,就是將有禍患了。”
看了這幾個測字故事,你對測字有什么見解嗎?可在評論處寫上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