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是一位中年男性:
我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不缺乏賺錢的能力。家庭經營的不錯,人過不惑之年,可以說是事業、家庭雙豐收。在別人看來應該知足了,可是我自己總是覺得沒意思,很多時候都不明白自己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挺難受但是又說不出。我想請教一下自己是否出現了心理問題,我應該怎么調整?
輝哥解答:
在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忽然覺得沒意思時,極有可能是我們的潛意識在提醒我們,要注意尋求一種意義感了。所謂意義感,指的是對自己而言,我做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對很多人而言,這一點足以形成巨大的困擾。
從你的描述中,我看到的是你在為自己的感受和別人給你的反饋不一樣而苦惱。面對現在你的所得,你自己覺得沒意思,而別人的反饋是告訴你要知足。如果你的自我狀態不夠穩定,就會開始糾結:“為什么我的感覺和別人的反饋不一樣呢?難道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嗎?”然后開始不斷的否定,甚至是打壓自己。我見過太多人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這上面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源于你在整合自我的進程中遇到了重重壓力。這份壓力有可能是來自你身邊的人,他們不太敢追求整合自我的意義感,覺得做自己太危險了,有能力掙錢就可以了,干嘛還要那么在乎我掙的錢對我有什么樣的意義呢?對能力一般,水平有限的人而言,可能保持這種狀態很安全,可是一旦一個人的能力不僅限于讓自己滿足溫飽問題,他除了整合自我沒有別的選擇,因為他要配得上自己所擁有的物質財富。
我們在尋求生活的意義感時有一個訣竅,那就是激活并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就是提高我們愉悅自己的能力。當你覺得沒意思的時候,極有可能是你的內心極為匱乏的時候,內心匱乏是因為之前消耗的太厲害,心理學里把這種消耗叫做內耗。
如何處理這種內耗呢?要在你不排斥的前提下適度的做一做心理咨詢。對很多人而言,心理咨詢可能是一份奢侈品,但是如果你想要補給自己不同的心理營養,你就需要通過咨詢適度的覺察一下你的過去是如何影響著自己現在的生活的,在這份覺察中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如果深入的看一下這個問題,有可能是我們潛意識里的一種不配得感在影響著我們的狀態。問題馬上就來了:這種不配得感是怎么來的?這必須從起源學的角度做一個解釋,就是你要結合你的原生家庭去看一下這個問題。因為你的問題中關于這方面的信息提供的很少,我在這里只能做一個猜測性的解釋。
這份猜測源于我的工作經驗,有一些規律性的總結,僅供你參考。在我的工作中見過很多來訪者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拼搏,就為了在父母那里獲得一句:“你真優秀”。可是他們和父母糾纏了一輩子也沒有得到這句話,于是他們覺得自己很委屈,甚至壓抑到極致,可是他們不知道問題不在他們,而在于父母沒有欣賞自己的能力。
你可能會長嘆一聲:“哎!如果一開始我知道是這樣的,我就不會為此而不斷糾纏了。”你有沒有想過,正是曾經的這份糾纏,讓你取得了今天的這份成績?所以我們明白了一個事實后,不是在哀怨中感嘆過去,而是嘗試著打破現在自己對自己的限制。
無論做什么事情,當我們覺得沒意思的時候,我們需要先停下來,看看自己的動機是什么,是否是為自己做的。不要著急的做一些決定,調整好節奏,覺察一下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樹輝老師:一個專心做咨詢的實戰派心理治療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咨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咨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咨詢師的心理咨詢師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頭條號!
想讓生活再幸福一點點,關注我們!
如果您喜歡本文,那就點個贊、關注、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