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這幾天高考發分數,各個省的學霸也浮出水面,有的竟能把數學,理綜達滿分而這些“狀元”們也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大家發現,這些學習好的孩子并不是每天只知道學習。不同的省的狀元的生活
今年廣西省理科高考狀元以730分刷新了該省恢復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高記錄。成為本年度全省理科“最牛”狀元。老師評價這個孩子平時興趣愛好很多,喜歡書法、羽毛球、足球,也很活潑,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班級中負責宣傳工作、文字由他負責,并不是書呆子。
江西高考理科狀元,也是非常多才多藝的,在做客直播間時,表露自己平時喜歡聽許嵩的歌,并在現場哼唱了《斷橋殘雪》,歌技也很棒!
浙江省高考狀元理綜拿到了滿分,簡直不要太厲害。而這位狀元不僅學習厲害,還是一個圍棋水平四段的高手。
★現在為什么不再是“書呆子”的時代
自從新教育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的教育模式一改以往的應試型教育,逐步發展成為素質教育。對孩子的培養,也是更看重能力,而非考試技巧。所以,素質教育最青睞于那些能力更出眾的人,而非只會死讀書的“書呆子”。唯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有真正的競爭能力,躋身于前茅之列。
拉低成績的壞習慣有哪些關于在學習上花費多少時間,“挑燈夜戰”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
挑燈苦讀,0點才睡,但是孩子的成績卻沒有突飛猛進。
然而成績優異的孩子,反而都不會睡得太晚。
一天學習已經很累,而最重要的上課的時間段,倘若聽課時效率低,課下補再多也是浪費時間。
可笑的是,學習***用錯,或是上課溜號的孩子,卻被歸納到怎么努力也上不去的“笨孩子”行列。反倒不如那些不努力的“淘孩子”了,這樣“怎么努力也上不去的標簽”被貼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被削弱。然而孩子的努力都在哪里呢?
所有的努力不過一個惡性循環:上課時,不好好聽講,回家寫作業時很多地方都不會,本來幾分鐘的事,磨磨蹭蹭寫幾個小時,很晚才睡;
休息不好的孩子,第二天上課沒精神,聽課效率很低,還要熬夜補,關鍵熬了夜還是不會。
不舉手,學習不積極,舉手過于積極,意味著孩子急于表現
關于舉手發言,積極發言表明孩子的思考速度快,并且有很強的表現欲。如果在孩子高中以前,這確實是好事,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上課多多舉手。
可是,班里成績最優異的學霸們,雖然不是從來不舉手,卻不是舉手最積極的。高中階段,那些學霸是很少有搶著舉手的。
過于積極,意味著孩子急于表現。答案還沒有考慮充分,縱然是這樣的孩子比較有活力、好勝心、榮譽感比較強,但是穩重不夠,凡事追求速度,但質量得不到保證。
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寫作業很快,一寫完就趕緊出去玩了,可是等檢查的時候卻發現錯誤。很多。
然而從來不舉手的孩子,問題更嚴重一些。由于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甚至對于老師的問題不愿意思考,不愿意跟老師溝通,容易被老師忽略。
試卷的整理能看出孩子的收納、整理能力
各種考試肯定少不了:像是周測驗、單元測驗、期中期末測驗等等,考試結束,考卷不能隨便丟,這種復習資料,可以做成錯題本,班里成績好的孩子,試卷也是整理的規規矩矩的,收藏很有條理,井然有序。一下就能找到。
對試卷不在意的,都是成績一般的孩子,把試卷往課本隨便一夾,用到的時候根本不會記得夾到哪了。
試卷整理情況,可以看出孩子的收納、整理能力。一個試卷都收不好的孩子,書桌也不整潔,臥室更是亂七八糟。收納整理能力差,有些題型偏偏就是考這個的。
孩子成績差的原因,并不是難題不會做,而是又犯了以前的錯
試卷中,難題不過15%左右,其實對成績的影響并不大,可是還是很多同學也不會。但是,成績好的學生,是不會重蹈覆轍的,從前做錯的題,一般都能改過來,然而,成績不好的孩子,還是會把錯誤的同一只腳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樣差距就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