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浙江省和福建省交界附近海域有著浙閩兩省爭議中的一座無人島嶼——七星島。又稱七星列島、星仔列島,目前福建省寧德市在其上設有無人氣象站。福建省福鼎市、浙江省蒼南縣都曾在其上立有島碑,距福鼎沙埕鎮約44公里,距蒼南霞關鎮岸線約37公里。該島被浙江方面稱為浙江省陸地最南端,而福建寧德市也聲稱其為寧德離大陸最遠的島嶼。浙江方面多稱“七星島”或“七星列島”,福建方面稱“星仔列島”。
在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我國部分海域海島標準名稱》中,七星島沒有標注省份歸屬,而是單獨列于“浙閩交界”分類并備注“位于閩浙交界海域”;公布的島礁名稱包括裂巖、裂巖北島、雞心巖、橫嶼、立鶴島、小立鶴島、立鶴尖島、立鶴東島、立鶴西島、鶴嬉島、鶴嬉中島、鶴嬉東島、星仔島、小星島、東星仔島以及天權礁、天樞礁。其中最西北為北緯27°05.6′東經120°48.7′的裂巖北島,最南為北緯27°02.7′的天樞礁,最東為東經120°51.4′的雞心巖,主島是星仔島。七星島得名于分布其間的七星礁,也有認為島礁排布似北斗七星而得名。主島星仔島面積0.486平方公里,島上有簡易碼頭,為季節性漁業用島,此外均為無人島。周邊海域貝殼、魚類資源豐富。
七星島位于浙閩交界海域且遠離大陸岸線,所有島礁都沒有居民居住,因此較少受到人類開發和陸地徑流污染,生態系統較為原生態和獨立。目前,島上有信號塔和國家大地控制點碑各一座,以及兩省互相損毀的島碑多座和廢棄草寮一間。島嶼附近為傳統漁業區域,此外人類活動較少。2013年浙江省***批復“七星列島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主要保護當地的海洋生態系統,并且禁止在保護區內海島進行除航運外所有與海洋保護無關的開發行為。2017年,福建省發布第一批省重要濕地名錄,將“臺山列島—星仔列島海洋保護區”列入名錄。
黑潮支流之一的臺灣暖流和浙閩沿海沿岸流交匯于此,在島嶼崎嶇地形下形成上升流和渦流,大量營養物質上浮到表層海水,促進了海域周圍浮游生物繁殖,因此附近漁業產量較高,物種資源也較為豐富。同時七星島區域還兼具溫帶和熱帶兩種氣候特征。保護區內主要魚類種類組成以沿岸海域常見種為主,其中以龍頭魚分布數量最多,魚群受洄游影響呈現季節性變化,春季多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而到了秋季則多是如帶魚的肉食類、雜食類魚類。由于長期作為浙閩兩省漁民的傳統作業場所,七星島附近海域海洋捕撈活動強度過大,因此近年來漁業資源呈現衰退趨勢。
七星島地處太平洋西岸,屬熱帶氣候,受到暖流影響,魚類資源豐富,且人類活動較少,因此也成為遷飛候鳥的中間停歇、補給站。2012年到2013年期間,浙江省也對七星島進行了鳥類生態研究。在動物地理學上,七星島地處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的南緣,而實際研究記錄的鳥類42種,其中東洋界31種、古北界10種、廣布種僅1種,呈現古北界和東洋界鳥類混雜、以東洋界族群為主的特點。從鳥類種群上,七星島的非留居鳥類占絕對優勢,七成以上為候鳥,其中又以冬候鳥為主,有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種類21種,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種類6種,大多在東亞至澳大利亞一帶遷徙。記錄的鳥類中就有3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普通、雀鷹、游隼),5種浙江省級重點保護動物(中白鷺、黑尾鷗、蟻?、紅尾伯勞、棕背伯勞),4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上島漁民有采食鳥蛋、用抽水泵抽取潮間帶水洼采集底棲生物的行為,不僅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統,還對候鳥繁殖、捕食造成不良影響。
2012年7月16日,福建海洋研究所在對臺山列島(包括七星島)進行海洋生態系統調查時發現造礁石珊瑚活體及柳珊瑚,其中石珊瑚有陀螺珊瑚、猩紅筒星珊瑚以及1個未定種,呈零星塊狀分布,主要分布在島礁周圍水深2米~25米的約3.24平方公里的近岸巖礁區,東南部分布略多于西北部,但是未能成礁。新發現的珊瑚也刷新了中國大陸造礁石珊瑚自然分布北緣緯度紀錄,同時也超越了***和臺灣島的紀錄。
1955年8月4日,中央***批復將浙江省平陽縣屬的臺山列島劃歸福建省福鼎縣管轄。之所以劃歸福建,是因為臺山列島上的居民都是從福建長樂遷居至此。浙江方面認為,該次調整的臺山群島并未包括七星島,所以七星島仍然歸屬浙江省;而福建方面認為七星島從屬于臺山群島,因此應由福建管理。
2012年,福建省氣象局聯合中國氣象局、中國人民***海軍駐閩基地在包括七星島在內的各個遠岸離島架設了無人氣象站。2013年12月,蒼南縣副縣長陳國苗與浙江海洋學院專家上島考察。2014年,原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位于浙江杭州)對爭議海域進行了地名普查及名稱標準化處理,成果被列入《中國海域海島標準名錄》等項目。2015年,浙江蒼南縣將七星島列為省級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并在2016年6月完成島碑安裝。
依據2012年國務院批準的《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區劃范圍暫時按照省界習慣線和全國漁政規定,浙江省管轄自浙閩交界虎頭鼻經七星島南端至北緯27度向東延伸至領海外界的區域。2016年12月,浙江省蒼南縣海洋與漁業局工作組與福建省福鼎市海洋與漁業局舉行會談,同意雙方互相尊重各自的傳統生產作業場所,不能破壞各自設立的島碑,實現互幫互助、共同開發、共同保護。2017年,國家海洋局辦公室發布關于七星島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浙閩雙方在海域勘界完成之前,均不得在七星島(群島)設置新的海島名稱標志,已經設立的請自行拆除,且雙方都不得受理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