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
ID:shuosanguo
三國猛將發源地,同時也是三國最被忽視的苦寒亂境:并州漢末三國,諸侯紛紛崛起,不少人憑借著刺史或是太守的職位順勢坐擁一州,并以此為憑逐鹿中原。在這中間我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公孫瓚,袁紹,曹操,陶謙等人……
但我們卻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情況,漢末亂局幾乎每個州都有一個甚至幾個諸侯坐擁并虎視天下,可獨獨缺少了一個大州:并州!
從控制圖上來看,并州好空曠喲
似乎在三國的記載中,并州就是一個黑洞,我們只見一個個從并州殺出的猛將,卻從不見有何諸侯以并州為根基。這又是為什么呢?
怪只能怪并州的地理位置實在不佳。
并州所處的位置也是十分尷尬。首先,并州在當時算是邊境苦寒之地,人口并不多,遠遠比不上繁華的中原之地,簡稱“窮”。
并州窮苦之地,百姓也窮啊
同時,并州的西北側正是河套地區,此處是早年歸屬漢朝的南匈奴南遷之地,但南匈奴有著時不時叛變一回的習慣,令人很不放心。再加上并州北部是被公孫瓚一路往西趕的鮮卑族人領土,這使得并州便成為當時大漢抵御鮮卑、匈奴等胡人的最前線,這里經常發生胡人南侵的事件,可見局勢之“惡”!
并州也是對抗胡人的主要戰場
邊境之地,外加惡劣的局勢,這也造就了并州當地的民風彪悍,每個人都十分崇尚勇武。也正是這股子彪悍的民風,使得并州從來不缺猛人,就在漢末三國時期,我們熟悉的呂布,張遼,關羽,徐晃,賈逵都出自并州!而要控制這里的局勢,也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這也是我們看到并州刺史歷來是以武將為首,比如董卓,丁原,高干之流,他們在并州任上所要做的最首要的工作便是守好大漢之邊疆,防止胡人之南侵。從這一點來說,漢末三國時期的邊關將領,做得遠遠比后世晉朝好得多。
漢末三國的邊關將領至少在抗胡方面還是給力的
但同時這樣的環境直接導致士人階層對并州普遍沒有興趣,缺少門閥士族就意味著缺少更多的人才與經濟。這也使得眾多的并州人才走出并州,加入了其他諸侯陣中。
就如果徐州是四戰之地,非根基之地。那并州就是苦寒亂境,更非立足根本。再加上黑山軍,南匈奴等多股勢力錯綜復雜且持續僵局,這使得并州的群雄們紛紛出走并州,在中原各處落腳伺機而動。
早有張揚立足河內,董卓以西安為本窺覷天下;后有呂布搶奪徐州欲爭天下。并州并不缺少有雄心的主,只是并州無法給到足夠的稱雄資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