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洞,樹洞,馬上年底考核了,可我的體能成績還是不理想,好愁??!”
“深秋了,大山里越來越荒涼。每天和班長迎著凜冽的寒風翻山越嶺地排查水源,突然很想念家鄉的一馬平川!”
……
秋冬之交,某部深山營區的“樹洞”里,不時傳來戰士們的心聲。“現實中難以啟齒的話,請把它留在這里。放下心里的包袱,繼續遠行?!薄皹涠础鄙系膬删湓捀屗嗔艘粚訙嘏?。
“樹洞”其實是一個小木箱,是陣地管理連指導員陳龔想出的點子。
該連坐落于深山密林,環境閉塞,常年擔負特殊的使命,這些年隨著任務不斷增多,一些年輕同志容易滋生焦慮煩躁情緒。陳龔發現異常情況后,挨個“談心交心”,可收效不佳,戰士們紛紛表示“沒有啥思想包袱”。
陳龔顯然不滿意這個結果。“難道是我多慮了?還是大家有啥顧慮不愿敞開心扉?”
一天,陳龔和“00后”上等兵范志海聊天得知,他們入伍前“獨立”慣了,突然被安排“面對面”談心,著實不習慣;還有一些年輕戰士入伍前喜歡在網絡上的“樹洞”里分享生活,曬心情、發牢騷,可現在深山里網絡不通,心里有了煩惱也不知道怎么紓解。
陳龔靈機一動,如果把網絡上的“樹洞”搬到現實中,或許可以讓年輕官兵找到釋放空間。說干就干,當晚他便找來一個小木箱重新包裝,制成“樹洞”放置在連隊一角,讓大家隨時可以往里面投紙條,宣泄煩惱和分享喜悅。
“指導員的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俊边@個突如其來的“樹洞”,讓官兵們小聲討論了起來,有的傳言,別看“樹洞”邊上沒有攝像頭,但誰往里投了紙條,指導員門兒清;有的猜測,誰要是真的發牢騷說怪話,指不定就會被當作“反面典型”。
果然,一個月下來“樹洞”里空空如也,陳龔也在擔心,這次嘗試會不會中途夭折?直到有一天,他發現“樹洞”里突然多了一封匿名信,打開一看,內容都是“吐槽”近期的生活煩惱,他不禁喜出望外,不怕牢騷滿腹,就怕欲言又止。
于是,陳龔趕緊回復了來信。他在“樹洞”旁用小黑板設置了一面“回音墻”,把回信封好貼在“回音墻”上,注明僅限匿名來信者認領。很快,隨著那封信被認領,能夠在“樹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說法就在連隊傳開了。
信任的閘門一旦打開,傾訴的洪流就滾滾而來。漸漸地,“樹洞”里用昵稱署名的信件和小紙條越來越多。戰友們“吐槽”了很多“小秘密”:“我滴個神”說,長時間待在陣地里得了風濕,有時想換個崗位,但又舍不得那些“鐵家伙”;“荒野求生”說,入伍前熱愛現代舞,可現在每天訓練繁重根本沒時間練;“一條咸魚”表示自己打小就不愛學習,每次看到***理論和線路圖就頭疼……
原來,平日里跟沒事人一樣的戰士,內心遠比帶兵人想象的更加細膩而敏感。每次看“樹洞”里的各種紙條,陳龔都會沉思許久,用心回復,盡可能讓大家的煩惱得到宣泄,心靈得到慰藉。久而久之,“心靈樹洞”也有了別稱——“解憂雜貨鋪”。
見反響不錯,陳龔又順勢在“樹洞”上新增了兩句話:“連隊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希望大家廣開言路,多提建議?!?/p>
沒過多久,各種各樣的“建議小紙條”紛至沓來:室外晾衣風沙大,希望可以修建室內晾衣房;探親官兵接送站難,希望可以科學調配車輛;山里文化生活單調,希望可以增加一些文娛器材……
看著官兵一句句肺腑之言,陳龔喜上眉梢。隨著一個個“金點子”落地,變成看得見的改變,大家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深山里也多了一絲生機,訓練場上熱氣騰騰。
這天,上等兵文崇榮在“回音墻”畫了一個大大的笑臉,恰好被路過的陳龔撞個正著。
“心情不錯啊,崇榮!”
“必須的,指導員,你這個神奇的‘樹洞’幫了我們大忙,情緒有時會猝不及防地冒出來,難過的時候想傾訴,迷茫的時候需要方向,你不僅不嫌煩,還一一幫我們疏導解決,真的很溫暖?!?/p>
“每個人都有煩惱需要傾訴,也需要別人的關注,我很高興能為你們解答困惑;同時,也別小看這‘樹洞’,你們的‘吐槽’,其實也是在為連隊建設出謀劃策,能夠讓咱們的連隊越來越好呢?!标慅徯χ貞?/p>
如今,“樹洞”里還會時不時出現紙條,但紙條上除了煩惱,也多了分享,分享喜悅、分享榮譽、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它既像一座“連心橋”,拉近了官兵心的距離;又像深秋大山里的一輪暖陽,指引一個又一個戰士走出“心理圍墻”,感受“光的溫度”。
文稿來源:火箭兵報
作者:盛家豪
播音:畢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