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蝌蚪君結合《云南蟲谷》,給大家介紹了古代的隨葬文化和動物學知識,今天再給大家介紹劇中的一種植物。第七集中探險三人組在云南密林遇到一種神奇的植物,葉片能主動往人身上攀爬。三人組中的Shirley楊告訴大家,這種植物叫跳舞草,受到驚嚇就會弄姿作態,好像在跳舞。葉片往人身上攀爬,圖片來源《云南蟲谷》
聽上去和我們熟悉的植物完全不一樣呀,雖然我們已經知道植物并非靜止不動,但像跳舞草這樣肉眼可見的運動可能嗎?還真的可能:《云南蟲谷》中的跳舞草并不是憑空杜撰的,這種植物真的存在。
真的有跳舞草
跳舞草是蝶形花科舞草屬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的熱帶地區,美洲大陸也有分布。在我國,江西省、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福建省、廣東省等地區均能見到跳舞草,所以《云南蟲谷》中,3人在云南密林偶遇跳舞草是有可能的。跳舞草的分布范圍,圖片來源gbif
跳舞草是一種直立小灌木,葉片兩側生有線形小葉,對溫度和聲音非常敏感,當氣溫超過25攝氏度或聲音超過70分貝,兩枚小葉就會繞中間大葉“自行起舞”,“跳舞草”的名字就是因此而來。
注意看跳舞草的側向小葉,圖片來源IndiaBiodiversityPortal
關于跳舞草為什么會翩翩起舞,目前主要有兩種猜測,一是認為跳舞草的運動是一種追蹤陽光的策略,通過移動葉片調整到最佳的角度以接收更多陽光;二是認為跳舞草的快速移動是為了阻止潛在的捕食者,揮舞的葉片可以阻止蝴蝶在葉片上產卵,減少被毛毛蟲啃食的風險。不過,跳舞草的運動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植物的能量來源畢竟有限,將光合作用獲得的能量毫不吝惜地用在運動上,是否真的能給植物帶來足夠的收益?這還真是個未知數。
運動方式更巧妙的彈簧草
不同于跳舞草靠自己的力量運動,另一種植物彈簧草更傾向于借助風力隨風搖擺,它的運動方式就巧妙地多了。彈簧草是天門冬科哨兵花屬的成員,鱗莖肉質植物,主要分布在南非。彈簧草的分布范圍,圖片來源gbif
彈簧草整株植物的高度大約在30厘米左右,球莖多為圓形或不規則的塊狀,球莖地下部分表皮呈黃白色,外露土壤表面為綠色。葉子狹窄細長,頂端卷曲呈彈簧狀,其名字因此而來。彈簧草會開黃色的下垂小花,有些品種有香氣,花一般在太陽充足的白天***,在夜間閉合,花期為3-4月。彈簧草的花,圖片來源rayagarden
其實,彈簧草的葉子剛剛長出來的時候是直立生長的,以后才會日漸卷曲,呈現彈簧的形狀,一旦有風經過,就會在風的推動下,借助彈簧的特殊結構搖擺不定。彈簧草的葉子像彈簧一樣卷曲,圖片來源worldofsucculents
除了跳舞草和彈簧草,能夠快速移動的植物還有含羞草、捕蠅草等幾種,不過它們的運動能力畢竟有限,要像《云南蟲谷》中那樣給人“***”,只怕是太為難植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