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掌握一門外語,在戰國時期孟子早已給出了適用古今的學習***。
戰國中期,聽說宋王偃想要“行王政”雄霸天下,孟子便從齊國來到宋國,宋國太宰戴不勝對宋王偃治下的真實國情深感憂慮,于是向孟子請教,怎樣才能提升宋王偃的德行,改變國君的思想,扭轉宋國的命運。
孟子好用比喻,沉默許久回答戴不勝:“比如,一位楚國人要學齊國話,那么要請楚國人教他?還是請齊國人教他?”戴不勝:“當然請齊國人教啊。”孟子輕嘆:“請一個齊人教導,可是周圍有許多楚國人吵鬧干擾,在這樣的情形里縱然天天鞭打督促,他也學不會齊國話。如果帶他到齊國,住上三年五載,他自然而然就會說齊國話了...”戴不勝打斷孟子的話:“宋國也有薛居州這樣的賢士啊。”孟子表示,單憑薛居州一個人對國君的影響是不夠的,因為宋王身邊的仆臣多是奸佞饞諂之徒,終究擺脫不了眾多小人的負面作用。
戴不勝感慨萬千,宋國好大夫太少了,難怪君王無道啊!
出于: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下·第六章》:“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
一傅眾咻:比喻學習或作事受到干擾,就不能有所成就。常用來表示環境對人有很大的影響。
學習的***有許多,情景學習是最沒有壓力的一種。但是無論學什么,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專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