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閆妮講話還是帶著明顯的陜西口音。眼前這部戲的拍攝間隙,她抽空去看了次中醫,“我上個戲可能確實太累了,自己耗費也挺大的”。
演員需要思考很多問題,接觸很多事物,因此有可能更容易受到傷害。盡管閆妮明白這個道理,但她依然很容易相信別人:“我如果相信一個人,這個人跟我說的任何一句話,我都會去做。”
人人都有自己的焦慮,每十年變一個樣。閆妮現在最關注身體健康,因為只有身體好,才能把一部大戲拿下來。當她發覺自己狀態欠佳的時候,朋友向她推薦了一位當地名醫。
這么多年,閆妮講話還是帶著明顯的陜西口音。/被訪者提供
雖然以前看的中醫告訴閆妮,要安靜下來,但她還是選擇相信新大夫說的“你要運動”。運動了幾天后,閆妮果然覺得“人輕了好多”。號個脈就能知道你身體什么樣?她百思不得其解,感覺中醫“挺有意思”。
給她號脈的大夫就更有意思了,年輕、話少、看得快。閆妮一個問題都沒來得及問,大夫就走了,使她“留下了無數個問號”。
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里,閆妮感覺有一束光打下來。回神后,她才想起大夫匆忙之間留下的話,“好像意思是說,他要看更重的病人,所以在我身上沒有耗費什么精力”。離開醫院,她饒有趣味地查閱了大夫的資料,終于弄清他的自信從何而來。
電視劇《突圍》劇照。/《突圍》劇組提供
每當生活中遇見的人,給到她不一樣的表達,閆妮都會忍不住思考“他是個什么樣的人”。面對角色,她也會經歷同樣的過程,譬如電視劇《突圍》里的石紅杏,“你看到她的成長經歷,就知道她為什么會是這樣一個人”。
一切都是機緣
編劇周梅森筆下的女性角色不多,他寫石紅杏的時候就想到了閆妮,希望她無論如何都要出演。閆妮看完劇本,覺得自己能觸摸到人物的脈絡,便接了下來。
石紅杏到底是個怎樣的人?閆妮思考了很長時間:“這個人我覺得很復雜。你說她內心柔嗎,她也不是。她還不是外剛內柔,她是一個典型的利己主義者。”
編劇周梅森筆下的女性角色不多,他寫石紅杏的時候就想到了閆妮,希望她無論如何都要出演。/《突圍》劇組提供
在閆妮眼中,石紅杏有自己的小心思、小手段、小野心,之所以都加了“小”字,是因為她沒什么大格局和大情懷,提心吊膽地只顧著自己,“是一個很戲劇化的女性形象,在一般(影視劇塑造)的國企領導里很少見”。
石紅杏個性鮮明,情感層次豐富,沒有被非黑即白地臉譜化,有自身的困惑和捉摸不定。在閆妮接觸過的角色里,這是“挺有意思的一個人物形象”。
短短幾個月內,石紅杏從巔峰一步步走向毀滅。為了不讓最后的戲份看起來“太假”,周梅森跟導演探討許久,認為劇本還得改一下。閆妮知道后立即找到周梅森,她說:“不要改,這個劇本畢竟是你打磨這么多年的,我一定盡力完成劇本的要求。”
對演員來講,如何把角色吃透,如何把握劇本中的細節,把人性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演繹出來,是極其具有挑戰性的。
閆妮每一部劇都在進步,“不怕吃苦,不斷打磨演技”是她的自我要求。/被訪者提供
拍《突圍》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閆妮依然記得她是如何婉拒了所有人的探班,一下戲就自己待在房里翻劇本,琢磨石紅杏的。“好像殺青那天我又翻了一遍,我就想這段時間,我是不是完成了這個角色。”
每位擁有代表作和經典角色的演員,都繞不開“轉型”話題。這回,用在閆妮身上的詞變成了“突圍”。她對此回應道:“他們說我以前是什么型,現在是什么型。我就想,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什么型,真的是這樣的。”
閆妮沒考慮過這類問題,因為演員是一個被選擇的行當,展示不同風格的先決條件,是有一個合適的劇本;而角色的演繹是否成功,只有觀眾和時代的評判才是準繩。
很多人對閆妮的認識還停留在《武林外傳》中的佟湘玉。/電視劇《武林外傳》劇照
所以規劃不是必需的。“人算不如天算呀,”閆妮說,“這都是靠機緣的,我只能把我自己準備好,讓我自己更加豐富,思考得更立體、更多面。如果有這樣的任務降到我的身上,我能接得住,其他的也不是我能左右得了的。”
去年,閆妮成為國內三大電視獎項的大滿貫“視后”。在她看來,影視作品的獎項類似于音樂會和話劇觀眾的現場反饋,“其實我們拍戲,大家是一個合作,它是整體的功勞,不是我個人的。可能給一個獎就相當于有一些鼓勵,這個東西也是挺好的,讓我更加有動力”。
閆妮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讓自己時刻準備著。/《突圍》劇組提供
獎項可遇不可求,有幸得到,那是錦上添花;如果沒有,也不影響她熱愛表演的初衷,心態無從起伏,“就是在往前走唄”。
閆妮活的是不斷追求,與年紀大小或演戲多少無關。她的想法非常直接:“只要觀眾能喜歡,或者在這個角色、這個戲中,我們有一些交流,這是讓我覺得很開心的,也能給我一些啟示。”
她希望通過實踐挖掘自己的潛質,有所得、有所悟、有所進步才是最重要的。藝術沒有完美的,只要我們都在追求完美的路上,這就夠了。
好奇心伴隨一生
機緣也讓閆妮遇到了可愛的伙伴。《突圍》里飾演石紅杏丈夫牛俊杰的耿樂,是她的主要聊天對象之一。私底下,兩人的共同好友也會同她分享劇集相關見聞,比如網友給耿樂做的搞笑圖片,或在花絮里捕捉到的一些有趣互動。
機緣也讓閆妮遇到了可愛的伙伴。/《突圍》劇組提供
跟閆妮聊過天的人,大都覺得她很愛笑,而且笑得頗有感染力。她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是一種近乎天真的喜悅,同時又是真摯而內斂的,尤其在對待表演和前輩的時候。
想當年,閆妮所在的空政話劇團會組織全團人一同觀看新人匯演。某次演出后,她對自己不太有信心,“覺得哪兒都丑,哪兒都不對”。師姐陳瑾第一個走上來,對她說:“閆妮我覺得你演得挺好的。”
陳瑾的鼓勵令閆妮難忘,能和她在《突圍》劇組里碰上,閆妮十分開心。她們都不是特別會表達的人,陳瑾有時會給她發一些小視頻,雖然簡簡單單,但閆妮看了直覺得“她那個狀態是我特別追求的一種狀態”。
跟閆妮聊過天的人,大都覺得她很愛笑,而且笑得頗有感染力。/微博@快樂大本營
從閆妮的稱謂和語調里,不難察覺她對一個人的喜歡。前些天,她給奚美娟發了一段兩人在病房里的對手戲,附言“小奚老師,喜歡你”,奚美娟回“我也喜歡你”。
“她當時演話劇,我去看她演的慈禧。看完后我倆還吃了一頓飯,然后我覺得挺高興的。她真的有演戲的那種張力和氣場,我覺得是她獨有的東西。”正如肖邦和李斯特彈出來的曲子不可能一樣,同一角色由不同人來演,也難免會帶有演員的個人色彩。
閆妮靠近角色的過程,是從名字開始的,“因為一個角色的名字,是編劇對人物的一個文字想象”。倘若拉一個清單,你會發現她帶有花草的角色名居多,閆妮很喜歡這個巧合:“可能那個時代的人愛起這樣的名字,或者是我身上留有那個時代的印記。”
從閆妮的稱謂和語調里,不難察覺她對一個人的喜歡。/《突圍》劇組提供
在不久前殺青的《私奔的外婆》中,她一人分飾孫玉萍和孫玉蘭兩角。中元節那天,她從母親口中得知姨媽去世的消息。“我姨叫什么名字呀?”“你姨叫袁玉蘭。”當母親告訴她外婆姓孫時,閆妮不得不相信,也許真有冥冥之中的安排。
閆妮喜歡大自然里的花花草草,也喜歡音樂帶來的陪伴和快樂:“我生活中碰到困難的時候,它真正能讓我放松,把我帶到另一個世界。”
《私奔的外婆》劇照。
出于對音樂的尊重,自覺缺乏條件和天賦的閆妮,一直沒有貿然嘗試。她把自己這方面的期許,寄托在年輕人身上。“如果你自己有音樂,這樣有時候會讓你變得強大一些,因為像我們(做演員的)可能還是比較孤獨的。”
拍戲之余,生活是閆妮最看重的事情。“我是好奇心伴隨一生的,所以生活中碰到的很多東西,我都覺得挺好的。”她不是個目的性很強的人,樂于擁抱機緣的饋贈。
“我自己也是很復雜的”
閆妮的豁達不是憑空產生的。所經歷過的,所感受到的一切,鍛造了她今日的品格。
在話劇團待了二十多年,閆妮沒有主演過一部話劇。幾乎每次上臺都是在跑龍套,要么“嘣就死了”,要么“一臺戲就說四個字”。
閆妮的豁達不是憑空產生的。所經歷過的,所感受到的一切,鍛造了她今日的品格。/被訪者提供
對閆妮而言,回憶也是有滋有味的:“那個時候整天在臺上沖來沖去的,挺有意思的啊。因為不管過去還是現在,我想我的心是在那兒的,我的心是熱愛表演的,所以一切都是值得的。”
逆境是一種靈感和潛能的***,如若沒有那段日子的積累,閆妮也許未必能拿下《武林外傳》這部“第一次主演的大長劇”,所以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被呵護的童年和內心強大的成長歷程,使生活中的閆妮多了幾分隨性。朋友們曾送她一個“大智若愚”的評價,久而久之,這個形容詞成了她身上一個無關乎角色的標簽。閆妮坦承,這個迷糊的問題似乎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
被呵護的童年和內心強大的成長歷程,使生活中的閆妮多了幾分隨性。/微博@素描閆妮
“因為這是我身上的特點嘛,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大智若愚也不是個貶義詞嘛,這是老祖宗留下的,那我們還能不聽老祖宗的話嗎?”
對于這個評價中的“智”和“愚”,朋友們各有各的解讀,周小斌就開玩笑說她是真迷糊。按照閆妮自己的理解,她這個人大智慧不確定有沒有,但小糊涂確實有點多。不過,基本的大方向肯定不會錯,那是她出身軍旅的底線。
天性塑造了閆妮神經大條的一面,也仿佛在“火上澆油”地幫她坐實這個人設。在《愛的追蹤》劇組,她每次都走錯出口,好不容易走對一回,竟然忘記帶錢,交不了過路費。同事把她接進去之后,閆妮想,這次終于什么都對了,結果突然停電了。
“這是怎么回事兒啊?你不出點事兒還不行。”大家伙簡直納了悶。閆妮啼笑皆非:“這也挺有意思的。”
天性塑造了閆妮神經大條的一面,也仿佛在“火上澆油”地幫她坐實這個人設。/電視劇《突圍》劇照
可一旦進入工作狀態,閆妮就完全換了個人。在相熟的老搭檔們眼里,她拍戲時有種近乎完美主義的執著,專注、嚴謹,容不得半點馬虎。這大概就是上天所做的平衡與互補,讓一些相對的特質在她身上和諧共生。
人們嘆服于這位西北女子身上溫婉、嫵媚的“南方氣質”,閆妮卻認為,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她自己也是很復雜的。
演戲的時候有角色做“面具”,她可以根據劇本要求大膽去演。可若是讓她參加綜藝節目,或以本人面貌在公共場合有所表現,她其實會有些害怕。“我害羞的一面可能比較柔一些,跟我吃牛肉面那樣子有點不太一樣。”
閆妮說,她是個吃牛肉面都要二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