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友們換新車后,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新車的磨合,實際上從汽車開始普及到現在,關于新車磨合的說法以及爭議就從未停止過,而如今是2022年了,新車是否還需要磨合?而一直以來關于新車磨合的種種說法中有哪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假的?
或許是咱們的汽車文化普及尚短,又或是車友們普遍對車子太過于珍惜,所以一些本應很簡單的問題逐漸變得復雜,甚至有演變成玄學的趨勢;比如當今的車子是否還需要進行磨合、磨合好能否提高動力、磨合不好會減少車輛壽命等等,新車的磨合真的有那么重要么?磨合的好與壞,真的會對車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么?
汽車真的存在磨合期么?不可否認汽車是存在磨合期的,簡單點說就是對于任何機械產品而言、都客觀存在著一個磨合的過程,只是隨著技術層面的不斷發展、精度越來越高,磨合的方式的確在逐漸發生改變,不過無論如何改變、汽車的磨合過程都是存在的;可能有朋友會疑惑,汽車的磨合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零部件發生了哪些改變?
不僅僅是新車需要磨合,任何全新的機械產品都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磨合;而原因就在于任何零部件無論表面加工的如何光潔以及精確,從微觀上看都是凹凸不平的,當然如果用宏觀來表達就是各個零部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公差、公差配合也不理想!就比如兩個存在相互接觸的零部件,在磨合之前的接觸面積可能僅有50%。而在磨合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運行導致零部件表面的凹凸不平不斷被磨損掉!
可以理解為零部件間本該以表面接觸的狀態因表面存在凹凸不平而出現了局部點接觸,而磨合就是利用點接觸狀態下負荷集中、產生熱量大的方式破壞掉油膜,最終使得這些零部件表面多余的凹凸點被燒蝕掉,最終使得零部件表面變得更平整,真實接觸面積被擴大,最終進入到正常穩定的磨損階段;而通俗點說,機械的磨合就是以最小磨損量(把多余的凹凸、毛刺磨損掉)換來能承受正常運轉負荷的最理想的工作表面!
過去的車子為什么重視磨合?各位應該都記得磨合對于幾十年前的車子有多么重要,說到底還是在于加工精度以及工藝上;過去的機床精度低,所以零部件的公差要更大一些,也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微觀下零部件表面凹凸問題嚴重;所以幾十年前的車子很看重磨合過程,車子磨合不到位真的是在毀車,嚴重縮減發動機壽命。所以過去的車子往往有一套復雜的磨合過程!
過去的新車是如何磨合的?普遍要經過5000公里的磨合周期,磨合期間轉速甚至不能超過2000轉,嚴格限制車速;甚至當時的一些汽車品牌為了防止有個別用戶不按照要求熱車,給發動機裝個限速墊片來避免發動機高轉速運行;所以說汽車磨合是客觀存在的過程,只不過隨著加工技術、工藝的大幅度提高及完善,汽車磨合的重要程度變得越來越低,以至于很多車友都認為現如今的車子已經不需要磨合了!
現在的車子還需要磨合嗎?現在的車子當然還是需要磨合的,對于機械產品而言,磨合過程會永遠存在;只不過現如今的車子磨合過程變得簡單,也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現如今的加工精度大幅度提高,零部件的公差、微觀層面上的凹凸越來越小,所以對磨合的要求自然就放寬了;如上圖所示,某品牌汽車的車輛手冊對磨合的要求,在1000Km內,要求不超過最大車速的3/4!
這是什么概念?國內最高限速120km,大多數車型最大車速的3/4都高于120km,所以只要正常駕駛車輛不超速,就等于在給發動機磨合,所以這也是當今汽車不需要磨合說法產生的原因,因為正常使用車輛=磨合,那么磨合是不是就不用刻意強調了?其次不能全油門行駛?大部分車友愛車啊,一輩子都不會踩一次全油門!再其次避免高轉速運行發動機,這個更簡單了、大多數車友甚至覺得3000轉以上都傷車,又怎么可能高轉速運行呢?
所以并不是現在的車子不需要磨合了,只是現如今車子磨合的要求太低了,可以理解為正常使用車輛就是在磨合;實際上按照咱們國內車友用車方式、習慣(大部分),畢生都是在用磨合期的方式行駛,超過3000轉九心疼、最高限速還卡在120km,市內道路限速在50-70km,所以說我們的用車環境與車輛磨合標準幾乎一致,所以我們正常用車就是在磨合。
磨合期后是否能提高動力?有很多朋友認為新車經過磨合期后,可以提高動力,提高程度甚至高達5%-10%?這種說法當然是錯誤的,新車磨合之后也不可能提高動力,這是不科學的!不妨想一想,如果提升功率這般容易、提升幅度這么大,那么廠家還會讓車主自己磨合么?比如220匹的發動機經過磨合后直接達到250匹,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提高這么高的功率,那么廠家必然會替代車主完成熱磨合;所以新車磨合好能提高動力的說法完全是假的!
新車磨合之后還需要拉高速么?拉高速指的是拉高發動機轉速,幾十年前的車子在經過漫長的磨合期后,往往要神神秘秘地來一次拉高速的過程,后來經過歲月的催化,磨合后拉高速被當成是提高發動機動力的方式、逐漸演變成玄學;實際上為什么要拉高速?原因就在于過去那套新車磨合方式太容易產生積碳了,所以在漫長的磨合期結束之后,拉拉高速除積碳!
正如上文所言,過去車子完成磨合期要經歷不下5000公里,車速、轉速被限制,全程都在以超低速行駛,半年左右完成磨合期后形成的積碳比較多;而那個時期的后市場還沒成熟,汽車除積碳的手段也很少,所以就把拉高轉速當成了清除積碳的理想方式;實際上拉高速并不適合汽車發動機,汽車高轉速時的震動很難把積碳震落(固定翼飛機發動機的方式),只不過那時候沒有更理想的方式,也就采取拉高速、死馬當活馬醫了!
而現如今的車子就不需要拉高速了,主要原因就是正常駕駛就等同于磨合,且磨合期非常短,那么在結束磨合期后也就不會產生太多的積碳,那還有必要拉高速么?所以現在幾乎沒人在磨合期后拉高速了,因為有更理想的方式可以清除積碳!至于拉高速可以提高動力的說法更是無中生有,如果隨便拉拉高速都能提高動力,廠家就會替駕駛者來完成拉高速的過程,畢竟這么簡單就能提高動力的方式、廠家一定會親力親為!
總而言之,現在的新車還是需要磨合、只是磨合的方式與要求變得非常簡單,我們只要正常去使用車輛就等同于在磨合了;實際上我們不應該把車輛磨合局限于發動機上,駕駛者與汽車之間需要磨合、系統與駕駛者習慣之間同樣需要磨合,我們只有熟悉了車輛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使用汽車,所以新車的磨合其實是無處不在的,只不過現如今的磨合在潛移默化中就能完成,而不需要刻意的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