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在榴蓮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所以喜歡的人恨不得天天能吃上它。而近日,榴蓮上市“開榴蓮盲盒”的新玩法又讓榴蓮火了一把~
可是,玩歸玩,你真的了解榴蓮嗎——它為什么那么“臭”?一只榴蓮等于三只雞,又是什么意思?……今天可可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榴蓮的那些事~
一、榴蓮為什么又香又臭?
榴蓮奇特的氣味主要是源于兩大類物:
①“香氣”物質:主要因為含有酯類化合物質,包括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乙酯等。
②“臭味”物質,也就是硫化合物:主要為二烯丙基三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四硫醚等。
另外,榴蓮內控制合成硫化物的相關基因,在榴蓮成熟時會被激活,因此成熟榴蓮會發出一種***性氣味。
“臭味”與“香味”混合到一起,再加上其它氣味物質就構成了榴蓮的獨特味道——聞著臭,吃著香。
不過,每個人鼻腔中的嗅覺感受器不太一樣,有人對榴蓮的香味敏感,就愛得無法自拔;而那些對“臭味”更敏感的人們,就覺得榴蓮難聞至極,難以下咽……
二、一個榴蓮等于三只雞?
真的有這么滋補嗎?
榴蓮的營養的確很豐富,其“熱帶水果之王”的美譽也不是虛名。
①三大營養素都很突出:榴蓮的碳水含量達到28.3g/100g,約是蘋果的3倍;蛋白質達到2.6g/100g,是蘋果的十多倍;脂肪含量則近4%。因此,榴蓮屬于典型的高脂、高熱量、高糖水果。
②微量營養素豐富:榴蓮維生素B族含量豐富,維生素E、維生素C和維生素A等含量也較豐富,算得上是水果界的“維生素補充小能手”。
另外,榴蓮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鎂、鉀、鐵、磷等,其中鉀的含量比香蕉還要高很多倍。
③榴蓮果中氨基酸的種類齊全,含量豐富,除色氨酸外,還含有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特別高,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
榴蓮雖然營養還不錯,但和雞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雞的蛋白質是榴蓮的7倍多,鈣含量是榴蓮的2倍多,鐵含量是4倍多,鋅是6倍多……
而且,其實沒必要將二者進行捆綁比較,畢竟一個是水果,一個是葷食,不能相互替代,不妨一起燉個雞湯,營養又美味~
三、榴蓮+酒精,會致命?
傳言說榴蓮和酒不能一起吃,因為榴蓮中的含硫成分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降低肝臟對酒精的代謝率,有致死風險。
但事實是,榴蓮中的含硫成分,在降低酒精代謝活性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還和榴蓮的食用量有很大關系。
也就是說,正常吃榴蓮確實會影響乙醛脫氫酶活性,但只是輕微的影響而已,并不會像謠言中說的會導致酒精中毒或者誘發疾病。
四、榴蓮殼、榴蓮核都別扔,也能吃
我們通常只吃榴蓮肉,而榴蓮殼和榴蓮核只有被扔掉的“下場”~但其實它們也是能吃的。
1、榴蓮殼煮水,清熱降火
從中醫角度來講,榴蓮本身屬于熱性食品,有助陽化氣、溫補腎陽的功效。但吃多之后,有可能會使身體之內火熱淤積,導致口干舌燥、口腔潰瘍等。
這時候用榴蓮殼煮水,加少許鹽,則有一定的敗火作用。
2、榴蓮核煲湯,補腎健脾
榴蓮核中的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等也不少,能滿足人體對多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此外榴蓮核還可以促進胃液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改善腸胃功能。
而且相對榴蓮果肉,榴蓮的核質較溫和,曬干煮湯有補腎、健脾的作用。
除了煲湯的時候扔進去,煮好后嚼著粉粉糯糯像板栗,還能炒制,平時當小零食吃:
炒榴蓮核
①把榴蓮核洗凈,放在淡鹽水中浸泡三四個小時以后取出晾干;
②之后將榴蓮核放在干凈的鐵鍋中,用小火慢慢炒,炒到里面的果仁熟透以后取出。
③降溫以后去掉外皮就能吃,炒好以后的榴蓮核可以當零食吃,滋味特別好。
五、榴蓮的正確“打開”方式
榴蓮雖然營養不錯,但是熱量較高,所以得把握好量,而且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
1、正確吃榴蓮有“三點”
①用量:常規推薦的水果攝入量是每天200-350克,考慮到榴蓮的熱量約為一般水果的3倍,換算一下,一天吃100g(2兩)榴蓮,相對更健康。
②食用時間:最好飯前1小時食用榴蓮,這樣可以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量,不至于熱量攝入過多而肥胖。
③吃法:吃榴蓮時,適當減少肉類、油炸等高熱量飲食的攝入,避免能量過盛。
2、不宜多吃榴蓮的人群
①榴蓮含熱量及糖分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需要控制體重的人也盡量少吃。
②榴蓮的糖分很高,而高糖飲食會加重痤瘡,所以長痘痘的人要少吃榴蓮。
③榴蓮的鉀含量也很高,合并有高鉀血癥的腎病患者應少吃。
3、三招挑出好榴蓮
①看外觀
成熟的榴蓮果實的尖刺相對松軟,相鄰的尖刺能夠輕松靠近。如果尖刺比較堅硬,說明果實較生。
也可以通過按壓果實的軟硬程度來判斷榴蓮的成熟度。按上去柔軟有彈性,果實成熟度好。
②看大小和顏色
一般來說,果粒較大,成熟度較好,同時成熟度高的果粒顏色偏黃,呈淺黃或深黃色,如果顏色發青,則說明果實較生。
③看開裂度
通常成熟度高的果實會有一些裂口,當然裂口也不能太大,不然果肉容易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