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腎外腎學說”認為內腎主水,相當于西醫解剖學中的泌尿系統;外腎主精,相當于西醫解剖學中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系統和解剖學的外生殖器官。內、外腎在解剖上相互聯系,生理、病理、治療上相互關聯,互相影響。男性外生殖器,包括***和陰囊,內生殖器由睪丸、附睪、輸精管、***管、尿道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屬腺體組成。
(一)***
***在古代醫書中有多種稱謂,如‘莖”“玉莖”“莖物”“溺莖”“陽物”“玉莢”“赤子”“勢”“陽峰”“陰干”“陽”等,古人還稱***為“宗筋”,如《素問·痿論》:“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素問·厥論》:“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有稱***為“精竅”或“精孔”者,指此為***排出之竅道,如《寓意草》:“漏精,乃精竅之病。”;《靈樞·刺節真邪篇》曰:“莖垂者,身中之機,***之候,津液之道”的論述,古人已經認識到***是男子***器官,具有排精、排尿的雙重功能。***外表包著一層松而很薄的皮膚,有活動和伸展的范圍,以適應性沖動時***充血而勃起時的增粗增長現象。***后部為***的根部,中部為***體,***體前端的膨大部分為***頭(或稱***)。在******下方與***體之間附有一條相連的小系帶稱***系帶。***體包括兩個***海綿體和一個尿道海綿體,后者包繞著一個細長的管道稱尿道,它的內口通膀胱,外口在******上。***管前列腺等,均出口在尿道。所以尿道有排尿和排精雙重功能。
(二)陰囊
《肘后備急方》首載“陰囊”之名,也稱“腎囊”“脬囊”或“睪囊”。《素問·熱論》云:“厥陰脈循陰器而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厥陰病衰,囊縱”。囊縮指陰囊攣縮,囊縱指陰囊松弛。《靈樞·刺節真邪》云:“莖垂者,身中之機。”這里的“垂”是指包括睪丸在內的陰囊組織。陰囊狀似囊袋,懸垂于人體會陰之處,內盛睪丸等組織,由皮膚、纖維及肌肉組織構成的一個囊,是裝睪丸的袋子。陰囊皮膚薄而軟,敏感性很高。其外壁皮膚可隨外界溫度和體內溫度變化而伸縮,以調節陰囊內溫度,有利于***的生成和貯存。陰囊由肌肉組成,肌肉屬脾所主,故陰囊之病主要當從脾治,如《醫林繩墨》:“陰囊之病,當從乎脾治。”但肝、腎二臟與陰囊的生理病理有密切關系,故其病還應考慮從肝、腎論治。
(三)睪丸
馬王堆醫書《五十二病方》中稱睪丸為“卵”。其后亦沿用這一稱謂,以“睪”“丸”、“陰卵”等名冠之。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背控睪而痛。”《靈樞·始終》:“厥陰終者……甚則舌卷卵上縮。”《素問·骨空論》:“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古人認識到睪丸與“腎臟”有密切聯系,將睪丸稱為“外腎”。如《奇效良方》:“癲病者,外腎堅腫。”即指睪丸堅硬腫大。意識到生殖之精是由“外腎”產生。至金元醫家張子和創“睪丸”之名,其著《儒門事親》說:“睪丸,囊中之丸。”睪丸位于陰囊之內,左右備一,狀如雀卵,產生生殖之精,是男性生育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這與現代解剖生理學的認識相一致。睪丸是男性生殖的關鍵器官,由它產生***和分泌雄性激素。睪丸呈卵圓形,位于陰囊內左右兩側,中間由陰囊分隔開。睪丸內含有生精小管,***即在此產生。生精小管之間是睪丸間質細胞,產生雄激素之處。每個睪丸的上部附有附睪。附睪是***發育、成熟和儲存的地方。
(四)精室
精室作為男子藏精的部位,始見于《黃庭內景經·常念章》:“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寶之可長活。”《云笈七簽·諸家氣法部·胎息根旨要訣》注曰:“精室,男子以藏精,女子以月水,此則長生氣之根本也”,明確指出精室為藏精之處。相當于西醫解剖學中的輸精管壺腹部、精囊腺及前列腺三者所居之處。精室位于下焦,精室“居直腸之前、膀胱之后,當關元、氣海之間”(《類經附翼》)。精室在形態上中空似腑,在功能上可化生和貯藏生殖之精而具備臟的功能,又能輸送和排泄生殖之精而具有腑的特性。《醫經精義》說:“精室,乃氣血交會,化精成胎之所,最關緊要。”“男子藏精之所,尤為腎所司。”《醫學衷中參西錄》則認為精室為“生精之處”和“化精之所”。精室的生理特性是對***的貯藏、溢泄,既非藏而不瀉,也非瀉不秘藏,而是在腎之秘固、肝之疏泄、心之主宰以及脾肺之升攝等臟腑功能的協同作用下,其開啟與秘閉、滿盈與溢瀉維持于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