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局穩定,我們擁有幸福和平時,那些為革命事業獻出生命的英雄終將被人們記得。1983年,當民政部門進行這一工作,為毛澤覃頒發烈士證書時,通知毛澤覃的兒子來領取,改名賀麓成的他突然出現。
毛澤覃同志紀念碑
至此,塵封幾十年的往事以及他身上不為人知的故事被人們所熟知。究竟是為何,原名為毛岸成的他改名幾十年,蹤跡消失幾十年的他,為何一出現便引起軒然***,身為毛氏家族的他又作出了哪些貢獻。
改名換姓,寄養長大
賀麓成原名毛岸成,他與***有著特殊的關系,他既是***的侄子,又是***的外甥。因為他的母親賀怡的親姐姐***是***的妻子,父親毛澤覃是***的親弟弟。可即使有著這樣硬的關系,他的一生也從未靠過父輩關系搞特殊過,即使是解放后有過幾次艱難的時刻,也只字不提。
他1935年1月出生于江西贛南山區,正是長征時期,當時毛澤覃作為紅軍獨立師師長根本顧不上家,忙于與***周旋,打游擊。不幸的是,毛岸成出生3個月后毛澤覃就犧牲了,小小年紀的毛岸成還未真正享受過父愛就永遠失去了自己的父親。
而面對***的搜捕,賀怡的處境也很危險,身邊帶著毛岸成,根本不能很好地躲避。所以為了保證毛岸成的安全,也為了保留毛家的一份革命力量,賀怡多次把他寄養在百姓或親戚家里,輾轉多次,最終把他寄養在了新縣花汀村賀調元家撫養,直至最后接走。隨后賀怡便投身于革命浪潮中,跟著陳毅將軍在南昌、吉安、廣州等地做地下工作。
賀怡
為了使毛岸成的身份不被暴露,母親賀怡給他改了名字-賀麓成。賀,是他母親的姓氏,麓,是湖南岳麓山的意思,表示對家鄉的懷念,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故鄉,成,則是革命事業必成的意思,表達了對革命必勝的信心。而他一直使用這個名字是因為年少時怕遭到***的迫害,長大后不想搞特殊化,避免與***的親密關系為他帶來影響。
賀麓成在賀家的日子過得很快,賀爺爺也未說起過他的身世,但賀麓成隱隱約約有所感覺。母親即使不在身邊也會給他寄來各種食物衣服,就連***也十分掛念這個侄子,甚至還托人給他寄過鹿茸。
1949年8月的一天,當任***吉安地委組織部長的賀怡來接他時,他雖十分吃驚,但卻是十分高興的。于是,賀怡把他接走了,只是不幸的命運再一次向他襲來,團聚僅三個多月的母子倆因一場事故直接天人永隔了。
賀麓成
那是年底的時候,為了尋找姐姐***在寄養過程中不慎失去線索的孩子“小毛毛”,賀怡帶著他四處奔波,尋找線索。當汽車過橋時,因意外翻車了,母親當場身亡,賀麓成左腿骨折,住院幾個月才有所恢復。
隱姓埋名,專心求學
在聽說這一事件后,賀怡的姐姐***立馬把賀麓成接到了身邊親自撫養,知道賀麓成十分不易,幾個月大時父親犧牲如今又親眼目睹母親的離世,因此***對他視如己出,但絕不是溺愛,相反,正是***對他的教導,賀麓成才在專心求學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常常告誡他說:“第一、不要靠父母的牌子,更不要沾***家族的光,要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在別人面前,不要講自己是什么人的孩子。第二,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成為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
家人的囑托和教導,不僅使賀麓成知道了要靠自己的本事做出一番事業,還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國家需要建設,而他義無反顧地把這當成了自己畢生的使命。
***
或許身為毛家的孩子對他來說不是說出來搞特殊那么簡單,而是憑借自己的本事為祖國建設作出貢獻。也許相反,這個姓在他們身上代表了責任和使命。
抗美援朝爆發時,***的愛子毛岸英主動請纓上戰場,被彭德懷回絕后,毛岸英說中國千千萬萬的百姓把自己的孩子送往戰場,他***的孩子又如何。而當他為了搶救重要地圖重返戰火中因此犧牲后,一起的同志都不知道他是誰,知道的只有一個化名,對著戰火后的灰燼,同志們敬禮,心中,是敬意。
而毛岸成,從改名后便一直使用的是賀麓成這個名字,上學后更是如此,在需要填寫表格時,父母一欄,填的是已故,連名字都不曾填上,只為了不暴露身份,而且,這一改,就是幾十年。
賀麓成
心中時刻謹記家人的教導,因此賀麓成很少與小伙伴玩耍,即使是周末也在家中學習,所以學習成績很好,在上海中學的幾年學習中,他的數學幾乎次次滿分,總體排名穩居班級前三,最后在1952年順利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化系。
50年代的中國因為解放戰爭稍告一段落,所以還不穩定,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但他的舅舅對他說不要管那些運動,專心學習,希望他以后在所學***上能有所成就。
步入大學的賀麓成除了專心學習外,生活也十分簡樸,他自力更生,不向家人要錢,更不向其他人提起自己的身份,因父母雙亡,每月依靠國家發放的22元助學金進行生活,而且其中的5元還要寄給老家撫養他的家庭。因為懂得感恩,所以即使生活費不是很多,也會抽出一部分來寄給老家。
留蘇不成,轉身研究
1956年賀麓成順利畢業的同時考取了留蘇的研究生,無論是毛氏家族,還是賀氏家族,都是革命人士居多,所以在聽到這一消息后,他的姨媽***和舅舅都十分高興,說:“我們家終于出了一個狀元。”也十分支持他去蘇深造,回來為祖國做貢獻。
只是事情來了個轉彎,因中蘇關系突然變化,賀麓成不能去蘇聯了。剛好同年10月,在錢學森的帶領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了,這是中國第一個研究導彈的機構,急缺的就是人才,毫無疑問,賀麓成被選了進去,于是便被分配到第五研究院研究“地對地導彈”
對于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研究導彈對我國來說,哪怕是***知識和業務技能過硬的人才來說,也是黑屋子里洗衣服洗的干凈不干凈誰也不知道,只有一遍遍地試錯,有足夠的耐心并總結經驗,才能有所進展。
而錢學森的回國無疑是提前了我國導彈的研究進程,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這是在錢學森的帶領下取得的成就,他把我國的導彈研究至少提前了二十年。因此,在他回國的第二年我國就迅速成立了導彈研究機構。
在1958年,錢學森一眼相中賀麓成,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這樣,賀麓成便來到了錢學森的麾下,跟著他進行研究學習。兩年后,他成了我國第一批導彈工程師,研究導彈是國家的機密工程,連最親近的家人也不能告訴,因此,賀麓成便消失于家人的世界中,他們始終不知道他是在做什么。
即使是在他的姐姐李敏結婚的時候,賀麓成也沒有及時收到消息。1959年8月29日是他姐姐李敏結婚的日子,早在之前,***就對李敏說過她還有個弟弟在外工作,可以打個***邀請他來參加婚禮(當時***也不知道賀麓成是在研究院工作)。結果可想而知,研究院戒備森嚴,李敏的***賀麓成并沒有接到,因此錯過了她的婚禮,直到幾個月后得知這件事才親自打***送去祝福。
而賀麓成想不到的是,這一次沒能見到自己的伯父***,再見時竟是天人永隔。1976年9月9日***去世,李敏查看擬定親屬守靈名單里沒有賀麓成,于是主動要求加上了賀麓成的名字,這一次,賀麓成見到了伯父***,不過是以賀麓成的身份去的,依舊沒有人知道他與***的關系。
李敏與***
在研究院的幾年間,賀麓成潛心研究,他翻譯了近百萬字的導彈技術資料,擬制的圖紙資料達到了數十本。這是他無數個日夜嘔心瀝血的成果,卻成了他研究導彈之路的入門課,導彈研究困難重重,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耐下心來一步步試錯。
當時,對于導彈的控制是一個大問題,許多專家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可實施的方案,因為我國當時還沒有微型計算機,復雜的精密器件加工又很困難,如果按常規***,生產出來的控制導彈的部件龐大又笨重,肯定是不利于導彈發射的。
這一關鍵問題得不到解決,導彈的上天就不能順利進行,因此,就這一問題,賀麓成和另外一個同事一起齊頭并進,攻克難關,終于,在經過很多次的嘗試后,他們最終找到了一個即省錢又簡便的導彈控制方案,經過專家們的認真討論以后,這個方案被采用。
同時賀麓成和同事的這一成果在以后榮獲了全國科技大會獎,不過無論他在科研上取得什么成果,他都不滿足于目前的研究中,或許這就是學習無止境吧。在第二代第三代的導彈研制中他均有所參與,作出貢獻。
在1980年,他因其對導彈研究的突出貢獻,得到了國家的認可,成為了中國人民***總參系統上第一個被評上高級職稱的人,職稱證書上印著“001號”,他是毛氏家族的狀元,是毛氏家族為數不多的高級技術專家和科研人才,是毛氏家族的驕傲。
全家福
對于我國來說,發展航空工業是一個新領域的探索,但是非有不可,只有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才有可能攻克難關,使我國的導彈研究等事業從無到有更上一層樓。
因此,文獻,圖紙,資料是他的三點一線,學習更多的知識只為掌握技術。他說:“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這是他的職業操守和畢生追求,從最初踏入科研這條路后,他再未停止,即使是在六七十年代國家動蕩,他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候。
一生堅持,不曾停止
從五十年代國家進行一系列政治活動時,賀麓成的舅舅就一直告誡他說不要參與其中,把自己的學業搞好,將來在自己所學方面有所作為,他做到了,并也一直堅持這一原則。可即使他不管不參與,也還是被涉及。
大躍進時期,他被當作“白專”典型受過批評,趕下去放羊。
國家十年動亂時,他在屋子里潛心研究新的課題,發表論文,他是出席會議發表論文最多的國家,他在論文中提到的理論和公式把幾乎要一年工作量的問題縮短到幾天就可以完成,他的能力受到諸多專家的贊賞。
賀麓成(左)
可即使是這樣,在這期間,他被列入“5.16分子”名單,遭到攻擊。可無論是在大躍進時期還是十年動亂時期,他表明身份就能解決的問題他一字不提,他說,其他的知識分子也一樣,也遭受了攻擊。
而到了1983年,***中央組織部通知他去拿民政部門給毛澤覃發的烈士證書時,他的身份才被大家所知曉,他的同事和朋友更是驚訝,有時給他開玩笑說:“賀麓成真窩囊,你有這么大一塊招牌,怎么也不去沾點光,把自己弄成和我們老百姓一個樣。”
每當聽到這,賀麓成認真地說:“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來了。”也許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認為他是窩囊,是傻,表明身份就能解決的很多問題他硬是把苦往肚子里吞,但他們又怎能知道,他堅持了一輩子的事情豈能輕易打破,他想的就是靠自己。也正是他有先見之明,知道靠自己不沾父輩的光來做事的重要性,他才有今天的一番成就并能得到很多人的認可。
賀麓成(左)
或許就是他說的那樣吧“我的志向是靠自己的努力做學問,搞技術,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靠父輩的榮譽過日子。”這便是他一生想要堅持和追求的。